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车标 >> 正文 >> 正文

一声丝竹起,何处不江南

来源:江南 时间:2022/8/11
白癜风的科学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10.html

「来源:|东方生活美学ID:dongfangmx」

四合如意(陆春龄)05:50来自人生五味

文字

平川

丝竹音乐,是我国民间管弦乐器最早的一种合奏形式。

因演奏时主要用丝竹管弦乐器,不用大锣大鼓,故名为“丝竹”。

因流传的地区不同,而分为江南丝竹音乐、杨溪丝竹音乐和韩江丝竹音乐等不同乐种。

江南丝竹,因流传在苏南、浙西,以及上海一带而得名。故又曾名为苏南丝竹及吴越丝竹。

提起江南丝竹,不能不说到昆曲。昆曲诞生于元末苏州的昆山,迄今已有多年历史。

蒽子-苏州

清钮琇《觚剩》说:“明崇祯末,流氛日炽……而大江以南,阻于天堑,民物晏如,方极声色之娱,吴门尤盛。”

说的是明天启、崇祯年间,北方和中原地区战争不断,那里的地主富商、学士文人纷纷逃亡到江南地区;

使得苏州地区和江、浙两省的市镇人口和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昆曲在江南地区得到了普及,以苏州的昆曲演出最为繁荣。

这南来北往的昆曲爱好者中,就有一位后来让昆曲由地方性的声腔,升华为世界性曲种的传奇人物——魏良辅。

蒽子-苏州

魏良辅,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本是一位悬壶济世的江湖医生。

魏良辅天生一把好嗓子,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昆曲的超级发烧友。

和现代的“北漂”奔向京城一样,魏良辅因为昆曲,来到了当时南戏北曲都十分活跃的江苏太仓,并住了下来,学习起了南曲。

他结识了一位南曲老唱家、太仓卫百户侯过云适。魏良辅常向他请教,每次度曲,都要等到过老认为满意了,方肯罢休。

学曲十年,魏良辅专心致志,家里的桌子,都被他拍曲拍烂了。某一日,他路过一条静巷,忽而一阵曲声入耳。

那是大气磅礴的北曲。如同秋天的原野,清新旷远,那叮叮咚咚的,是三弦,如珍珠贯地,又似莺燕呖呖,花底溪涧流水淙淙。他沉醉在演唱者的激情中,挪不动脚步。

影像视觉杨

歌唱者是一位北方青年,名叫张野塘,曾做过戍卒,是个戴罪之人。后来,这张野塘名正言顺地成了魏良辅的女婿。

魏良辅与张野塘合作对昆山腔进行改良,是年昆曲走向世界殿堂的一大步。

魏良辅善南曲,但在实践中尤感它的不足,风流有余,而慷慨不足。魏良辅召集了一班人对昆山腔进行革新。

把原来平直无意致的南曲,变为“细腻水磨,一字数转,清柔婉折,圆润流畅”的“水磨腔”。

而张野塘则协助岳父魏良辅精心改制北方三弦,更定弦索,使琴腹稍小且呈圆形,并打造了以笛为主的笙、箫、笛琵琶、三弦、月琴、鼓板等多种乐器配合的昆曲乐队。

可以说,没有对弦索和声腔的改良,就没有当今的昆曲。

魏良辅嫁了一个女儿,革新了当时流行的四大声腔之昆山腔,形成了昆曲的伴奏方式,奠定了昆曲在戏曲界的地位。而张野塘的昆曲乐队,则成了后世“江南丝竹”的奠基者。

昆曲和丝竹,都是江南文化的精粹。

昆曲,如果就其音乐方面而言,与江南丝竹同时、同地域产生,并相互影响,二者的音乐内涵和风格,有很大相近相似之处。

昆山腔的音乐,主要以宋词音乐为基础,融合了江南的民歌小调。

魏良辅等人改革形成的“水磨腔”,在没有锣鼓的伴奏下,昆腔以清唱形式,使旋律更加回旋曲折,优美动听。

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的戏曲音乐家们,组成的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为水磨腔的演唱,提供了一个温婉悠长、清新脱俗的想象空间,可谓珠联璧合,昆曲面貌焕然一新。

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比较灵活。二胡、笛子是它的两件主要乐器,一般三至五人,多亦可七八人。

若寒Rock

江南丝竹乐合奏在突出主要乐器二胡、笛子的基本原则下,其它乐器灵活自如地、依据一定的规律特点,相互对比烘托,默契协调,获得独特的韵味。

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控制应用,音色圆韵饱满。高音清远含蓄,低音悠扬婉转。常用的演奏技法有垫音、打音、倚音、颤音、气颤音、泛音等。

二胡演奏右手要求弓法丰满柔和,连绵不断,力度变化非常细腻,左手传统演奏习用一个把位,常用的演奏技法有滑音、勾音、空弦装饰音、左侧音、垫指滑音等。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

“小”,是指乐队组织和乐曲结构,大多是小型的,“轻”,指音乐情趣侧重于轻快典雅,“细”,指演奏风格上的精致细腻,“雅”,指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清新脱俗的风格,让人陶醉。

若寒Rock

都说苏州人是听着昆曲长大的。

在过去的数百年间,昆曲就像家庭成员一样,融入了姑苏万千百姓的日常生活。

直到如今,无论你走在古城临水的街市,还是闲逛在逼仄的小弄堂里,都可以断断续续地听到昆曲那风情万种、婉转清丽唱和声。

就连赶着去集市买菜的老阿姨们,无论穿着朴素,还是打扮精致,张口也能来上一段昆曲,举手投足,有模有样,别人未入戏,自己先陶醉。

听昆曲长大的,也是听丝竹长大的。

蒽子-苏州

一曲江南丝竹,几多江南故事,弦乐声中,刻画的是朴实,领略的是传承,诉说的,是江南最朴实的坚守。

清代《嘉兴府志》中曾有记载:“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粹,江南有丝竹者也。”

江南丝竹乐曲的原始谱,跟昆曲一样,都是从历代的民歌小调和器乐小曲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最受江南人喜欢的八大名曲:《欢乐歌》、《云庆》、《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四合如意》、《行街》。

江南素以鱼米之乡、风景秀丽著称。

从唐宋起,江南从一个地理名词,变成了一个包含着美丽、文气与富庶,被世人不断向往和憧憬的词汇。

惟有水光山色的江南,丝竹,才成其为丝竹。正是那样的文人情怀,致使江南丝竹入世而不入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文字:平川。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說明|『東方生活美学』致力於中式生活美學傳播,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文字為本微刊原创,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