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报价 >> 正文 >> 正文

一起读诗5江南汉乐府

来源:江南 时间:2022/6/8
北京的最好青春痘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8820.html

5

注释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诗歌发展

乐府

乐府初设于秦,是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公元前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有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校《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卷,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多首。他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

相和歌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它是在街陌谣讴的民歌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歌唱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因此而得名。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朝会、祀神乃至传统民俗活动等场合。

初期的相和歌几乎全是来自民间的街陌谣讴。最简单的是所谓徒歌,这种形式犹如今日的清唱,它的特点是不用乐器伴奏,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演唱形式。先秦时期已涌现了一些著名的徒歌歌手如秦青、韩娥等,他们的歌声声震林木、动人心魄,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西汉初年,最著名的徒歌能手是鲁人虞公,刘向称他发声清哀,盖动梁尘。汉代徒歌在民间特别流行。

地理

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著称。江南,从地理区域上讲,是长江之南。从文化概念上讲指长江中下游,包括扬州等地。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

一、为什么要陪娃一起读诗?

萧红的《呼兰河传》里有一段写到跟祖父学诗的情景: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

  “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

  “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

  “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

  “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

  每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祖父说:

  “这是说小的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说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我问祖父:

  “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祖父说:

  “好比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

  “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

  心里很恐惧。

  祖父一听就笑了:

  “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

  “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

  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因为其中有桃花。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

  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

  “今年咱们的樱桃树开不开花?”

向上滑动阅览

你在人间游历爱是最壮观的迁徙

像万只候鸟和蝶群

从第一眼抵达心底

后来你成为牧民赶来云海繁星

脚旁驮岁月的白驹

将漫生春草嚼咀

当你站于隆冬爱河边俯身朝下望去

有人破冰做你一生倒影

你会凝视他如同另个自己

直到你的热泪都化作潮汐爱即永恒汛期

最终你所历风雪开遍梅花鹿背脊

落日坠成腕上胎记

来世便凭此再遇

当你仍是虔诚滋养着参天铁树的泥

有人做撼动你一生马蹄

你会信奉他如同整个奇迹

直到悬河千言汇入那句——

“爱你是我的壮举。”

当时看了就觉得特别温馨。只可叹自己不看书不百度,直接张口是背不出来这么多诗的。不像旧时候的文人国学底子和背功都那么深厚。心有余,力不足。

所以,行动上也只是停留在送娃上学路上,跟娃一起听听读诗的音频,再一起跟读。

及至这两年高考改革、教材改革,诗词和古文在教材和考试中的比例大大提高。我那颗实用主义的心就按捺不住了。

是的,陪娃读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考试啊!

其次,就是因为自己有兴趣。否则,机构、网课、动画视频一大把,让娃自个儿学就好了。高三时曾经有段时间,每晚跟室友们一起背诵《唐诗三百首》。后来也没背下多少。现在,正好跟娃一起从头再学。通过实际行动奔向高考后人生的第二个知识巅峰。说不定咱的以身作则,就把娃给影响了呢!

最后,陪娃一起读诗的时光,真的会像萧红祖孙俩那么温馨有趣呢!反正,我是常常被依依的离奇思路给逗笑。

二、怎么样陪娃读诗

不同年龄的孩子,最好采用不同的读诗方法。

大班以下的孩子只需会诵读即可。

两三岁的孩子,唱唱学学。推荐喜马拉雅FM里“婷婷唱古文”和“中国皇家唱诗”这两个免费专辑,有些诗歌编曲编得不错,我听了几遍也忍不住会唱起来。

虽然我家依依对此完全不感冒,但是我觉得给小娃听一听磨磨耳朵,再跟着唱一唱,是比较轻松有趣的打开方式。对于这个年龄的娃,我们不要给他们提任何要求。他们爱听哪首听哪首,爱唱哪句唱哪句。

四五岁的孩子,读读学学。推荐喜马拉雅里的“钱儿学诗词”专辑。能把古诗跟读准确就好了,不要求背诵,以免给娃过大的压力破坏了兴趣,而且就算这时候背出来了,以后也会忘记的。如果娃读诗时主动问起字词意思,就给他一些简单的解释。

有时间的话,可以给他找找相关的图画,讲讲诗词或诗人的背景故事,或者鼓励他给诗来配一幅画,以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

六岁以上孩子,拓展学习。古诗虽然经典,但是说白了也只是古代流行歌曲,现代人学了也没有用武之地,诗词大会也并不是天天都有的。

但是如果按照大语文的思路,进行精读学习就非常有价值了。因为古诗是最精炼的文字表达。一首古诗的背后是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遭遇。

结合成语典故、历史变迁、传统文化、人物臧否、写作技巧、审美意境、军事地理……等方面来学习,那就是一堂非常好的国学通识课。

体制内的学校现在各种减负,课内未必有时间把古诗讲深讲透。通过这样的补充,让孩子背得出诗词,讲得出意思,写得出字句,那么最起码在古诗应试方面是无虞了。

即便是走体制外路线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读诗来打好中文的底子。不要到了国外,别人问起中国经典时,却一问三不知,那丢脸就丢大了。

学龄孩子读诗要对照着文字来。最好是有拼音,有注解,有应景又漂亮的配图的书籍。但是我没找到。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很火,买回家后也挺失望的。没有拼音,没有注解,到处都是留白。书印刷得挺美,但是不实用。既不合适给孩子看,也不适合给大人看。所以我最后干脆按照自己选定的诗词目录进行打印。

学龄孩子读诗的话,最好要求背诵。记忆力最佳的童年时代,不背诵这些经典之作,岂不是浪费?学业压力不大有课余时间的,最好抄写一遍。要是再结合一些诗词九宫格这样的有趣练习,学习效果就更棒了。

但是强压着孩子背诵和抄写的方式并不可取。今天晚上学了一首新的,可以明天早上多读几遍,后天再复习几遍,可以大人说上联,孩子对下联,这样自然而然就背了出来。抄写的时候,也是鼓励为主,今天圈出一个字说写得好,明天再多圈几个,后天说他字迹或速度明显有进步。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和表扬是必须的。

而要学出效果,坚持则是必不可少的。一起读诗群有多人,参加了打卡的是多人,而能坚持打卡半年以上的仅20多人。但是坚持下来的,想必跟我家一样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三、一起读诗的效果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来,是真的。

在读了一百多首古诗后,娃有事没事就会即兴来两句打油诗。早上醒来蓬头散发的时候说“蓬头稚子要起床,侧躺床上被映身”;理发回来路上下雨了就说,“理发回家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想着自己长大了要养各种宠物,就凑出了一首《动物之家》:

顶上吊着一只蜘蛛,墙上爬着一只壁虎。

头上飞着一只鹦鹉,脚边坐着一只肥猪。

手上睡着一只仓鼠,地上趴着一只豚鼠。

灯上蹲着一只松鼠,缸里飘着一只水母。

柜上跳着一只蟾蜍,笼里挤着一只蛐蛐。

水里游着一条金鱼,床上躲着一只白兔。

说到某个生词的时候,她会问是某某诗句里的那个字吗?可见,对词汇量的扩大也是有作用的。

此外,娃的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三年级下的期中考试94.5期末96,相比上学期有了明显进步。不知道一起读诗在其中是不是也起了一点辅助作用。

至于未来,娃会不会在某一时某一刻某一处美景,从诗句中找到共鸣,或者在人生的困境中从诗句中找到慰藉,谁知道呢?

我们做家长的,只管撒下一点种子,启发一点兴趣,打下一个底子。

此外,一起读诗打卡群里也有不少爸妈反馈了孩子们的进步。有的也像依依一样开始作诗了,有的激发了对历史的兴趣,有的每天自发自动地去抄诗。

后台发送“一起读诗”获取古诗讲解目录,发送“古诗清单”获取打印版。想要加入“一起读诗”打卡群,可以添加我的私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