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到底有没有意义呢?如果有,意义又在哪里?
这是很多家长都非常纠结的一件事,孩子年龄小,让孩子学习古诗词怕他听不懂;等孩子长大一些后,又担心孩子落后于其他人。
其实我个人是不太支持年龄过小的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意义不大。等到孩子4-5岁以后,才是让他接触古诗词的时机,因为这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实际生活体验也有了很大提升,可以开始循序渐进背诵古诗词。
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位小女孩在教育家长:“以后骂我请问古诗词,要以德服人,不要只会嗷嗷喊叫”。
原来,这位小女孩犯错被爸爸批评了,在接受爸爸的批评时,不满爸爸“嗷嗷喊叫”的教育方式,随后开始语重心长地教育爸爸应该怎么样正确的教育孩子。
小女孩还说:“你看是不是有很好家长的小孩也和我一样,很调皮但是很聪明?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像你一样打孩子然后骂孩子,他们的孩子怎么样了?是不是变笨了?被骂笨了?”
爸爸被女儿一套有理有据的说词弄得忍俊不禁,女儿趁机补充:“你看,你还说我背的古诗少,我都可以用古诗来说服别人”。
“而你呢?你只会嗷嗷喊”。
面对如此条理清晰的话语,就连网友都表示我竟然无法反驳,还有网友说:“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小学生说出来的话”。
其实,这位小女孩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有理有据,用道理反驳父母,和古诗词有很多的关系。
被诗词喂大的孩子,人生境界大不同
大家还记得这位“中华小诗库”吗?
他的名字叫王恒屹,别看他今年只有5岁,其实他已经可以背诗多首,认识多字了,比一些成年人背诗还要多。
当撒贝宁问他“在背诗中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办?”的时候,王恒屹回答道:“背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三遍不行五遍,五遍不行十遍,直到成功为止”。
不得不说,小小年纪的王恒屹,能拥有这样的格局和人生境界,实在是令人钦佩。
背古诗词,还有哪些具体的意义呢?
①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背诵古诗词,对孩子发音有着很大的要求,需要孩子口齿清晰、平翘舌清楚才能念好。而多让孩子朗读、背诵古诗词,就能利用诗词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来锻炼孩子的发音了。而且,背诵古诗词还能大程度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能流利背诵出古诗词的时候,写作能力自然也就上来了。
②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和语文成绩
在如今中小学生的教育中,古诗词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文共篇,占全本教材的36%,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篇,占全本教材课文比重的48%。
可见,让孩子背诵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对语文成绩也有着很好的帮助,因为在考试中,古诗词的分数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③提高孩子的气质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质华”,有文采的孩子通常气质会更加出众。当孩子外出游玩看到美丽的风景时,我们希望他脱口而出的不是“wc好美”,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歌启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推荐这套《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这套书没有其他诗集那么晦涩难懂,把复杂的古诗绘成图画,让孩子更能从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这套书囊括了小学语文教材新课标要求掌握的首古诗,是一套专门为3-8岁孩子量身打造的古诗游戏学习书。
每首古诗配有一幅手绘插画、一个专注力互动游戏。插画风格质朴明亮,适应儿童心理。专注力游戏设计源自古诗的含蓄意象,切入巧妙,种类丰富,用古诗喂养专注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互补中西方教育特色。
首先,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游戏加入到了古诗里,孩子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而且不会让孩子产生疲劳感,真正做到让孩子在古诗旁边多停留一会儿。
比如说《悯农》这首诗,对应的游戏是让孩子排列农作物正确的生长顺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类的游戏,包括汉字、数字、色彩认知、图形连线、迷宫、找不同等等。
其次,这套书还有拼音版同步,孩子在学着读古诗的时候,诗句字少精练,可以在学古诗的同时,练习一下拼音(当然孩子小的话不必强求),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而有些古诗中,有的字读音和咱们现代读音是不一样的,有拼音标注省去了去翻查资料的时间,也规避了读错的风险。
最后,这套书每一个对页都是一副完整的图画,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意境,将诗意与画意结合,用画意来解析诗意,让孩子虽然未必能够读懂,但却可以真真切切的看懂。
如《江南春》这首“南朝四百八十寺”,书中没有意境深远的水墨画,而是真的画出了密密麻麻的寺塔,楼台罗列细雨中。
简单来说就是画面非常直观,孩子无法体会诗意,但却可以清楚的看到诗中的表达。
喜欢的家长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如有叨扰多有不便!
年糕妈妈推荐】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全4册儿童书籍6-9-12岁少儿国学经典书籍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京东查看已下架————————————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