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浙大古代书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为什么说江南

来源:江南 时间:2024/1/14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m.39.net/news/a_5972929.html

潮新闻记者陆遥

这几天,无论何时来到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客流量总是满满的。3月18日开幕的“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正在掀起一阵文化热潮。

我们将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看展,并推出系列专访报道。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哲社重点基地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野

烟雨时花中的三月杭城,弥漫着江南本色的天然气韵。而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内,因一群钟意江南湖山的志同道合者的努力,人们得以寻到一个艺术的湖山天地,笔墨纷纷,况味悠长。

“你看,这些岩壑、林泉、堤岸、塔影、山岚、烟云构成的艺术山水世界,形象地呈现了江南的自然气息。”陈野边走边看,这场展览最吸引她的,便是“江南”二字。“画家们喜欢画江南,但江南,却是很难画的。”

陈野多年来专注于古代绘画艺术的研究,深深为画家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丰润充盈的感性表达所折服。他们都是自然山水的“铁粉”,常常以身体的切身进入、体验山水实体。

为什么说江南难画?因为自然的灵性与天籁,是极难把握和表现的。

陈野注意到,画展中有一幅《山水图》,作者李流芳是明末著名画家,一生酷爱山水,尤其中意西湖的云山烟水。他曾经在西湖雷峰塔建南山小筑青晖阁,坐山观景,感受万千。但是一抬眼都是风景,一低头却无从下笔。

“为啥?因为具象的景物相对好画,而飘渺山岚、氤氲云气中的韵味,则很难表现。”陈野给我解了惑,“西湖的云气汇合着山间的烟岚,飘逸微妙,即使每天身临其中,朝夕相处,也难以尽览、把握其精微之处。”

这不是我们的凭空想象,而是李流芳一字一句记在笔下的感觉:“小浆至堤上,纵步看山,领略最多,然动笔便不是。甚矣!气韵之难言也。”

夏圭《烟岫林居图》

但是画家们难道就因此知难而退了吗?显然没有。这场展览,正是不同年代画家们潜心追寻和体察的实证。南宋夏圭的《烟岫林居图》,是这方面的杰作。“在今天的西湖山水间,我们仍然可以见到如此烟云空濛的景色。夏圭此画,以精妙的构图和笔墨绘造化之天工,给予我们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另如《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久居江南,五十岁以后更是优游名山大川,纳自然山水于胸臆之巾。他是个“写生达人”,在他所写的《山水诀》中,说自己外出时,每于“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他隐居富春江时,凡领略江山钓滩之胜,皆带纸笔而作速写模记,“树树归画囊”。因此他的山水画素材来自于无数山水的佳胜之处。而画中的表现,则是经过他艺术加工之后的千岩万壑,更显或雄伟或简远的情怀寄托、笔墨意趣和江南韵致。

还有南宋宫廷画家马远,喜欢倘佯在西湖和周边山峦的风光里,于湿润山石、潺潺流水、苍郁草木中寻觅自然的灵性,加以艺术的剪裁造景,体现了妙于造景的丰沛创意才情。

陈野对我强调说:“在古代绘画艺术中,画家们大多是自然山水的热爱者,甚至堪称山水的至爱亲朋,常常切身行走于山水之中,以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各类深度体悟,捕捉形态、色彩、光泽、滋味、声响,把握生命和自然的节律,在山水风土的浸润中穷尽花草、林泉、云烟的物趣极致,从一方水土的地域习性中获得个性化的具身经验。江南的山水画,更其如是。”

李嵩《西湖图》

“山水犹如不朽的文本,书写和承载着连绵的人文篇章。”陈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