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姜宸英,“康熙四大家”之一、清代前期帖学的代表人物、“江南三布衣”之一。工诗文、书画,清人郑羽逵《宸英小传》称其“书法钟、王,尤入神品”。
姜宸英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充满传奇。
他虽为布衣,却是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至交好友。在纳兰容若故去后,他与几位文友将纳兰的词作加以搜集整理,编印成册,取名为《纳兰词》,成就了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他最初以布衣荐修明史,与朱彝尊、严绳孙称“江南三布衣”,领取相当于七品官员的俸禄。开创了有清以来“布衣修史”的先河。
他也是清初帖派的重要书家。初学米芾、董其昌,后溯晋、唐,工于行草。为跳出董书樊篱,言必溯古,学书必追魏晋。
虽然从创新的意义上讲,不如另拓新路以碑铭书法名世的书家,但是从所用的功夫和所达到的高度来看,姜宸英则好像是在如林的帖派群峰之中,又巍然崛起一座髙峰,不禁令人高山仰止。
01半生科举,为官二年,冤死狱中
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苇间,浙江慈溪人。20岁赴科场,70岁钦点探花,科举这条路走了整整半个世纪。然而,高中探花仅二年,就因顺天乡试案被牵连,自杀狱中。
姜宸英出身官宦家庭,其曾祖父姜应麟为万历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为人刚直不阿,因册立太子之事得罪了盛宠的郑贵妃被贬,二十年未曾出仕。后光宗即位,再次被起用,不久却遭到“老病失仪”的弹劾,告老还乡。
祖父姜思睿,天启二年进士,崇祯三年擢为御史。也因性格耿直,历指朝廷弊政,得罪了崇祯皇帝,因此乞假归里,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姜宸英少年家贫,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学业,出身书香门第的他在少年时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清史稿》称他“工文辞,闳博雅健。屡踬于有司,而名达禁中。”
圣祖康熙很早就熟悉他,把他及朱彝尊、严绳孙并称为“江南三布衣”。侍读学士叶方霭也很赏识姜宸英,荐他为应鸿博士。
其时,叶方蔼总裁《明史》,又荐姜宸英充纂编修《明史》,分撰《刑法志》。这一充纂修馆就是十余年,直到康熙三十六年科举才中了进士,时年已经70岁了。
姜宸英蒙康熙知遇之恩,以70高龄被授予编修之位,但是,他的官运并不亨通。康熙三十八年乙卯科乡试,顺天考场主考是新科状元李蟠,新科探花姜宸英担任副主考。出榜之后,就有落第考生写了一副对联贴了出去:
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
上联说的就是姜宸英,他当时已经70岁了,虽然正直,但是已近暮年,管事不多,所以称其“老姜全无辣味”。下联说的就是李蟠,他当时30多岁,正是年少轻狂,涉世未深,在乡试中收受了不少贿赂。
因为这副对联,又因为后面贴出了一篇长文,举国哗然,李蟠、姜宸英都被捕下狱,李蟠被谪边外。不久康熙得知浙江宁波考生姚观确有文才,下旨释放姜宸英,追回被充军的李蟠。可怜无辜受到牵连的姜宸英,冤情还未得到澄清时便自杀死于狱中。
02挽救清初千篇一律的单调书风
姜宸英为改变董书弥漫的帖学书坛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推崇魏晋,以古为尚,由隶入楷。
清代前期,清朝皇帝为了稳定政治统治,笼络知识分子,对文化艺术事业都极为关心。尤其是康熙,不仅举办科举,优待名士,而且对汉字书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康熙以擅长书法、学习#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老师的影响而喜爱董书,许多擅长临摹董其昌书法的大臣都受到了他的宠爱和提拔。康熙的喜好和取舍,直接影响了清代前期的书法风气。那些想要在仕途上发展的士子们,千方百计的投其所好,学习董其昌的书法,使董书风靡一时,甚至影响到了清末。
但是艺术需要多元化,这种单一俗气的艺术风气,使一些书家已经意识到了董书的靡弱和单一,他们对董其昌的风格和崇董的现状有颇多微词。
为了摆脱董其昌的书风,陈奕禧、汪士鋐、杨宾以及后来的王澍等人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从学习米芾入手,希望以此突破董书的笼罩,而姜宸英就是这些人中表现出色的一个。
虽然姜宸英自幼学习董书,但后来也批评董其昌为:“华亭书派轻薄,摹仿顿失古意。”而且身体力行,更为彻底的改变自己学习董书的面貌,言必溯古,学书必追魏晋。
《宁波府志》称其:
书法钟、王诸体,临摹无不入妙。
这种学古的做法受到了很多书家的推崇。
但是姜宸英并未完全跳出董其昌书法的樊篱,从艺术的角度看,并没有多少超越前人或者赶上前人的地方,而且都还有缺陷,因此他的书法成就不大。
启功先生在《与友人谈书漫识》中说:
有清书推四大家,而各有一眚,盖成(亲王)板,刘(墉)蹇,翁(方纲)赧,铁(保)软。蹇者矫姿,色厉而内荏;赧者迟疑,欲进而反退也。
四大家尚且如此,更何况姜宸英是从晚年登第后才学晋、唐的,其书法无法超过前人,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即便如此,他能够努力挽救清初董其昌千篇一律的单调书风,取法上溯到魏晋,对清代帖学的发展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结语:
姜宸英擅长书法,宗米芾、董其昌,书法以摹古为本,融合各家之长,70岁后作小楷颇精。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虞、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唯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可列为能品上。
此外,姜宸英还深谙经史之学,为文有根柢,善于通过史论阐发一些颇有意义的见解。《明史刑法志总论拟稿》,历数明代刑法种种弊端;《江防总论拟稿》《海防总论拟稿》概论水域边防利害,显出作者博学多识。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