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车标 >> 正文 >> 正文

蒋艺华荷叶牡丹相映红

来源:江南 时间:2023/5/7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m.39.net/pf/a_5777826.html

中国紫砂博物馆里有一把“荷叶壶”和一把“牡丹壶”,这两件国宝级的紫砂工艺品是被誉为“紫砂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女艺人之一”的蒋蓉大师的代表作,堪称当代紫砂花器经典之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曾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东南亚等国制作紫砂礼品,是“紫砂七老”中唯一的女性。她承前启后、师法自然,经毕生精力潜心钻研紫艺,独领风骚、标新立异自成一派,必将流芳千古。笔者记得二十多年前采访蒋蓉时是在她简陋的小屋,与旁边住户别无二致。虽然蒋蓉已作古多年,但是她从容和蔼的笑容、拉家常式的谈话如在眼前、萦在耳际。

今天要采访的这位艺人,正是蒋蓉的女儿——58岁的蒋艺华。这是一位深居简出的女艺人,从不在报纸、电视、网络中露面。人们对她知之甚少。我对这一位名家之后的采访,虽然满怀期待,却也心有忐忑。因为我以前采访蒋蓉时,并没有见到过她。而有关她的文字记载又寥若星辰,即使有一点也不成文章,没有系统。所以想做访前的功课都很为难,无奈那就免了罢!俗话说“到者方知”。

蒋艺华和母亲蒋蓉

一番周折后,终于来到了蒋艺华的工作室。她高挑的身材,优雅的举止,随意的打扮——黑风衣、素丝巾、齐肩发,会让人想起蒋蓉大师,毕竟有几分神似了。她说她怕采访,怕拍摄,不喜欢抛头露面,因为不太会说话。而说起自己的身世,蒋艺华便飘向漫长而温馨的回忆涓流——

她原是蒋蓉的外甥女。蒋蓉无子女,她打小便过继来为女儿。蒋蓉十分喜欢她,当作亲生女儿,为她梳两条小辫子,教她绣花;替她迁户口、改姓名,跟她姓蒋,取名艺华,意为“艺术之花,开遍中华”。并送她到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学艺。

而蒋艺华的想法却是,全身心为母亲服务,让她心无旁骛创作,多出传世精品。她坐在母亲身旁,静静地为她磨墨、拼颜料、试泥片等等,成了蒋蓉最得力的助手。她还挑起了全副家务重担,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她也是母亲的保健护士,陪她求医问药。直到她老人家重病在榻的最后时刻,蒋艺华还为母亲朗读了那部记载了她一生的书籍《花非花》,给她以最大的慰籍。蒋艺华说:“我多年在妈妈的身边耳濡目染,学会了做人要规规矩矩、踏踏实实、本本份份;做壶要细致认真、虚心求教、精益求精。”

在为母亲当助手的多少岁月间,与蒋艺华一起进厂的人很多都出道了,当了工艺师、大师,名声显赫、日进斗金。而她还是默默无闻,清淡度日。但是她没有羡慕,没有后悔,她觉得自已能为母亲当助手,称得上是一片“绿叶”,就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为此感到无比满足。

松竹梅花蒋艺华制

蒋艺华其实是有艺术天赋的。年进了紫砂厂,就跟随师父高丽君和季益顺学做壶,由于家族的传承和自己的努力,她的艺术作品很快就“婷婷玉立”于芸芸紫苑。

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蒋艺华认为从事紫砂艺术的创作和创新,首先必须脚踏实地继承宜兴紫砂几百年来的优秀传统,掌握其内在的艺术规律和独有的制作技能。她在严师的指导下,在较高的起点上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宜兴紫砂从原料选配、造型设计、工具制作、创作创新、装饰等一系列的专业技法和技能,把握紫砂壶艺创作的艺术规律,掌握紫砂技艺的基本功。同时,学员之间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经过长期努力,蒋艺华的紫砂艺术创作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并逐步形成了个人风格。年她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深造,参加了郑州大学艺术设计网络教育(大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教育艺术设计(陶瓷方向)的学习,直到年1月终取得本科学历。她还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学习,撰写了多篇论文:《浅谈紫砂光货的艺术美》发表在《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紫砂壶体现时代特征》《紫砂花器的浓缩生活之美》发表在《江苏陶瓷》杂志……

蒋艺华创作了大量继承优秀传统又富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作品,得到了社会、业内和收藏界的认可,并光荣地评上了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浪砂壶”获(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上海新春中国茶器展三等奖;“四季花语组壶”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铜奖;“春玉壶”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荷叶壶”获(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紫泥春华宜兴当代优秀中青年紫砂艺术家捐赠作品展金奖。更有“枇杷壶”“风荷壶”“葫芦(福禄)壶”“佛手壶”“含香壶”等等一大批象形仿真壶被国家和许多省市的博物馆收藏。故宫建立六百周年的礼品中,就有她的制作。年11月,作品“圆梦壶”参加法国巴黎卢浮宫第23届国际文化遗产展取得轰动效应,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中国宜兴紫砂艺术的精湛和辉煌。作品最后被卢浮宫收藏。

继承之中有创新,这就是艺华的追求。在仿制母亲“设色花货”经典作品时,她也不忘“再创作”。比如同样的青色底色的“苹果壶”,她调制的色彩就更加鲜明,体现了新时代昂扬的特色。她也尝试在以几何线条为特色的光器上面进行自然花果装饰,如在花器壶身爬上一根藤,藤上一只小葫芦,无疑平添了些许生机和灵动。她和徒弟合作的名为“一带一路”的紫砂工艺品更是强烈地吸引了我:茫茫大地上一根古老的树木,上面粒一比一大小的仿真蚂蚁排成长队,它们在砥砺奋进,从中国走向世界。每一粒蚂蚁都手脚齐全、触须俨然、形态生动。手脚、触须比头发还细,用紫砂如何能做到这般?真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蒋艺华是蒋蓉艺术的传承人。她的作品最亮眼的也是传承其母亲的经典。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在看了她的作品后十分感慨:“近见蒋艺华所制牡丹(壶),演绎其母经典,是一种壶艺的传承,亦是紫砂艺门芬芳的传承。盘点艺华的作品系列,时有新作,然更多的是对其母经典作品的传承。‘牡丹壶’‘荷塘月色’‘石榴壶’等蒋蓉名器在艺华手中一次又一次重现,应当说一次又一次有了新收获和新亮点。当然,我们从艺华的‘圆梦壶’‘轮回组壶’等创新作品中又看到了一种新的青春气息,这是传承中对于紫砂的自我理解和扩张,也是一种新的延续。”

座有兰言蒋艺华制

作为一名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人,蒋艺华传承的不仅仅是艺术。母亲蒋蓉曾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提出保护祖国稀有珍贵资源的建议,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宜兴紫砂资源的保护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蒋艺华身体力行,尽量在节约紫砂资源上作出自己的一点努力。她是丁蜀镇的人大代表,经常在会议上呼吁保护紫砂矿藏、节约紫砂原料。我在她的工作室里,看到一只一只的小盘子,里面都是她在制壶时刮下来的边角小料甚至是粉末,五颜六色的,用水调好,就能再次使用。对此她笑着说道:“上天给了我们这块风水宝地,我们要保护好、利用好。我把这些紫泥一点一点收集起来,虽然微不足道,但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不管多少,总能留下更多的紫砂吧。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了,不是可以让更多的人吃更长久的紫砂饭吗?”至诚之心,山河为动。

蒋艺华还继承了蒋家热心慈善事业的光荣传统。宜兴市、丁蜀镇的慈善活动中,总少不了她的身影。汶川大地震、台湾抗疫等等,她都踊跃捐款。红十字会和各级政府的奖状真不少!

梅报春蒋艺华制

阳春三月,鲜花盛开。“匠心穿越时光——宫廷紫砂器仿制成果展”在陶都宜兴隆重开展,蒋艺华的“荷叶提梁壶”等等应选参展。当年母亲的“牡丹壶”红遍天南地北时,你是否知道她家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助手呢?如今女儿的“荷叶壶”为世人瞩目时,你是否看出她母亲微笑的艺影呢?蒋艺华说她最喜欢的还是那一片荷叶。我仿佛听到古诗唱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多么纯美的意境!为红花作陪衬,就是她的价值所在。这一枝红花,过去是母亲,而今或许含义广在天边:心愿紫砂艺术这一枝红花在绿叶烘托中开放得更加绚丽。

文:许元强

图文刊登于《蒋蓉蒋艺华紫砂艺术特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