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报价 >> 正文 >> 正文

和学生一起欣赏青花瓷的时代,终是一去

来源:江南 时间:2023/6/16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动辄得咎的老师们,该何去何从呢?

那一年,周杰伦的《青花瓷》正火,随时可以听到学生哼唱。

结合这个热点和同学们的热情,我上了一堂文学鉴赏课,引导同学们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大抵还记得这些:

1.用典。

“天青色等烟雨”。相传,宋徽宗对青瓷极为偏爱。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一作后周世宗御批。)

2.动词的妙用。

三个“惹”字,类迭修辞。

“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方文山从六祖惠能那句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

写“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时,方文山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我偶然间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是主动的去认识你。

一个动词“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属被动意象之物有了生气,再对照“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芭蕉帘外雨声急,青花瓷里容颜旧。正因为“惹”了你,分别之后才黯然销魂。

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方文山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

一个“晕”堪称绝妙。

缓缓扩散即是晕,动态感极强。所谓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真的被打开了?心中的幸福、甜蜜也都荡漾开来了吧!

一个“等”精妙绝伦。

“天青”放在“雨前”,再以类迭手法带出“而我在等你”。如同方文山在解析《青花瓷》中所言:“因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

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所以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

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值得耐心等待,就像我在等待着你。

从景入情的转变,便精准地描摹来,恍若神来之笔。

3.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烟雨”既写出了江南之美,更写出了“我”的无边思绪,优雅而深情。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

有评论说:“论词句,《青花瓷》是一副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曾经,《青花瓷》歌词同时出现在山东省高考基本能力测试考题和江苏省高考的政治科目中。

年1月1日,清华和北大两所大学在成都进行自主招生笔试,其中一道题目指出“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句周杰伦《青花瓷》歌词的语法错误。

对此方文山表示希望大家别太严肃,因为不管考题怎么出,被公开讨论都是好事,而且也辅助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果放到现在,这些是否都要被口诛笔伐?

老师带学生应援明星当然不对,可若只是作为课堂教学案例,也无可厚非吧。

和学生一起欣赏《青花瓷》的时代,终是一去不复返了,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