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代帝王中间,有不少才华横溢之人,他们或作诗,或写词,或绘画,都在文学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作诗这件事情上,中国作诗数量最多的皇帝当属乾隆。
乾隆皇帝一生活了89岁,当了60年皇帝,3年太上皇,自号“十全老人”。乾隆创造了很多个世界第一,“诗歌创作”上,这位自我感觉绝对良好的帝王也是当仁不让,一生作诗首,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
乾隆4万1千多的作诗数量是个什么概念呢?《全唐诗》作者多位,一共才余首。乾隆帝在位63年(60+年太上皇),63*=,差不多一天要接近两首诗,这货写诗跟闹着玩似的啊!不过这么多的诗,矮子里拔高应该也能拔出一篇好诗吧?
乾隆皇帝唯一一首收录语文课本的诗
乾隆皇帝这四万余首诗,我们耳熟能详的只有一两首而已,有一首被收进语文课本里,有一首借郭德纲之口说红了。先说被语文课本收录的那首诗叫《飞雪》,是这么写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乾隆皇帝的诗《飞雪》白话译文为:天空中下起来一片又一片的飞雪,好多雪花在天空中自在地飞舞,飞到芦花从中却又消失不见了。此诗看似简单,却颇有雅趣。雪与芦花融为一体,将雪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最后的点睛之笔却是由他人所续。
这首挺有名,广泛见于各种笑话,段子相声之中。据说乾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访到了杭州西湖,看着西湖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就在这时,天空中竟然飘起了大雪。
乾隆见景生情,随口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在最后一句时,想不出来了。随行的臣子看皇帝陷入了尴尬,纪昀立即补救道:“飞入芦花都不见。”于是这首《飞雪》就此诞生。
不过这首诗还是盗版的郑板桥,原诗是: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差距不,乾隆大皇帝,我真担心你六片七片八九片,十片十一十二片,十三十四十五片就这么循环下去!
郑板桥这首,看似和乾隆的差不多,水平却要高得多。第一句是慢慢数一二三四,第二句是急促数五六七八九十,第三句则成为宏观视野的千万无数,最后一收。比起乾隆这三浅一深来,高下不可以道里计。他老兄真是抄都抄不好啊。
所以,入选小学课本的这首,估计编者也没仔细筛选,或者就是觉得这首字儿简单,风格有趣,比较适合小学生练习一到九的中文,就这么定了吧。
乾隆皇帝另外一首被郭德纲带红的诗
其实乾隆皇帝除了这首吟咏雪的诗外,还有一首诗郭德纲经常在他的相声中吟咏,一般是单口相声作为开场的定场诗引用,常听相声的人大约听过郭德纲念这首诗。
这首诗是这样的: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画中游》,画中游是颐和园万寿山一片建筑群落,包括画中游、澄辉阁、借秋楼、爱山楼、湖山真意等,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遍江南南美景,每到一个地方都把自己喜欢的江南景色画下来,回到北京后就让人依照江南的园林地貌重现江南美景。
画中游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在万寿山西部,利用山形地势的高低,建筑不同高度的平台,建筑之间相互搭配,构图丰富,登阁眺望湖光山色,犹如置身画中,湖北江南尽收眼底,大约乾隆皇帝很满意自己的手笔,所以才有了这首诗。
乾隆的这么多诗是如何写出来的呢?
仔细看看,乾隆的诗可称为“日记体”,基本上就是看见一个东西,知道一件事情,或者有了一个想法,都写一首诗来表达下。和我们今天发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