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在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里,一叶小舟划破了江南荷塘的宁静。
伴随着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歌声、欢笑声,我们来到了汉朝,来到了“乐府”的年代。
一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文学。
从周朝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从情真意切的现实主义到品不尽的浪漫情怀,深深刻刻地影响着往下的每一个人。
走过辉煌而短暂的秦朝、驻足在多元又统一的西汉。
在汉武帝南征北战的时代,诞生了这么一种温文尔雅的诗体:乐府。
我们上次聊《诗经》时说到周公创建了礼乐制,开创了礼节、音乐、舞蹈相融合的全民音乐的大氛围,在这个大氛围中产生了一个新的职务:采诗官。
“乐府”也是一个官职,它的职务便等同于周朝的采诗官,目的就是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二
既然采集的是民间歌曲,题材自然贴近百姓生活。
由于民间的女性的地位一直低下,采集的歌曲中女性题材便占据了重要位置。
一方面可以借助曲子宣泄着对社会的不满,一方面争取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权。
比如被称为乐府双璧的之一的“孔雀东南飞”。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坚贞的爱情终归败给了公婆的刁难,丈夫的无奈、兄长的逼婚,最终兰芝选择了投水而死。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最终选择了上吊,共赴黄泉。
画面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尽叹息。
三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乐府这种文体已经逐渐趋向五言,也会习惯采用叙事的手法,而具体的文章中不管是刻画人物、创造人物、还是故事情节的连贯都有了系统而又细致入微的描写。
又如我们熟悉的《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突然的一个边织布边哭泣的女子的画面,引人入胜。
以及卓文君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男女之爱应该是纯洁无瑕、一尘不染,结果你还是辜负了我,我只能来断绝我们的关系。
一言一语把故事细细说来,我们像一个听书人,静静地听,听着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的悲哀。
四
乐府开拓的叙事诗,已逐渐发展成熟,也为后面的五言诗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的第三大诗体。
如果说《诗经》是一个娉娉袅袅的淑女,在关关和鸣的雎鸠声中独自歌唱,天真无邪;
《楚辞》则是以芰荷为衣,集芙蓉为裳的男子仰天长叹,每一句都是感伤和浪漫。
而“乐府”则是一首赵雷的民歌,诉说着自己的和他人的相似的经历和呼喊,渐行渐远。
比如小时候学的这首《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熠熠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没有了活力。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由青春的懵懂到长大成人而后迟暮,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歌此处便是升华,对宇宙的探寻转为对人生的思考,振聋发聩,深沉含蓄,结束全诗。
五
不管是诗经,还是楚辞,亦或是乐府,每一种文体都让我们穿越千年,在另一个时空里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或是男女的爱情的缠绵,或是理想的奋斗,或是人生的感慨。
我想,这便是我们喜欢这些文学,也是要了解这些文学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