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空谷足音创作过程苏门画苑

来源:江南 时间:2023/6/16

文陈聪景

静观万物,一切如在轶序中,各得其所。人类善于在观察中不断总结规律性事物,而忽略了创造美的本身。自然的生命有种令人称赞叫好的魔力!这种自由的、奔放的个性在静默无语中更显光亮,也许正是这样安静的美好,吸引画家放弃繁华盛景,在丛林纵索中忽见空灵!

如果生命只是一味索取,本不见美丽,在多少个风雨冲刷日晒后,方现岁月质地背后的艰辛。创作更是眼光发现之后的灵性体现,没有捷径,没有夹带,只剩下单纯的感动与敬畏,我想这是《空谷足音》诞生的源泉吧。

《空谷足音》入选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自古有陶渊明悠然素心,艺术的境界亦然。内心的充实与画面的淡泊成为无数画人争相拜走的信堂。然而内心的丰富饱满源于心灵的壮阔与悲愁欢合,这看似矛盾的特征,却完美地集合了一个画者的创作历程。生活的经验如此,生命的体悟如此。我们常听说一幅好画历经多少巨变才会出现,是偶然命运对我们的馈赠?还是感恩生活无法言喻的喜怒酸甜?《空谷足音》即“堂而惶之”地走入我的世界!

在很多人看来,艺术是不断地打磨锤炼,尤其是全国美展这样关系众多美术大作的展览,用十年磨剑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对于神奇造化,吾永存一份天真留给自然,可能出于对人类自我的无知,佛若山川变幻风云,虽已科技蓬勃时代,然而这份无知还是存在的。大概生命的尽头,便是新知的开头。所以《空谷足音》的创造形一般不是唯美地表现,片石片水,一人一境,都是平常农家山林常见的景致,没有过多装饰,而是尽力避开繁琐,天、地、人的境界,在如此平凡的事物中体现。

局部

中国的文化博彩,各门类都有独立而斟密的体系,而各种门类间同时存在一定直接或间接的契合。苏州园林的建筑之美,展现给世人的除了江南别致与经营设计,是否传达某种文学意境?精、气、神的呈现不仅漫妙于人类自身,更加作用于同人类关系紧密的万象。因此于多年创作中国画之中,漆画语言的植入,仿佛推开窗门,找寻到了难以表达的愉悦!在中国画与漆画审美表达方面,原来存在共通语言,基于这般有限的认识,是否可以将国画技法融入漆艺?还是将两者柔和?抑或是两者皆抛达新境界?与其说《空谷足音》是探索中国画和漆语的创作新境,不如说是我从中央美院所学所知14年后的一次重新整合与美学沉思。这是创作实践的重要转折,直面艺术启蒙到现代工笔绘画的繁盛,吾不禁想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他曾提出错采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此二美概括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艺术理想,涉及诗歌、绘画、工艺品、建筑等方面,一种独立清新,一种端庄秀琢,各显千秋。正是在这两美的促使下,吾寻见一缕清风涤荡,去掉浮夸,淡然接受。似若关闭人世喧嚣,方才绘见一湾清水明净,画中的人与物,是真是虚。当我看物,物系我,这才体悟到庄周梦蝶的心境!

小稿1小稿2

艺术的形式包含多种律动,仿佛在触摸心灵深处的花朵。而虚隐于形的是其心境,浸于幽兰莹洁,进而有气韵生动、笔精墨妙、虚实相生等可见之象。在创作《空谷足音》时,我画了几幅小稿,其中一幅构图是画面有两个人物形象,几经修改最终定为一个人物为好,人物由模特原来的浓妆艳抹调整为赤脚以及朴实无华的造型,从而贴近自然空灵的境界。水是万物之源,在画面中引入水(不同于山水画之水)是吾一直想尝试的,有句歌词说“万水千山总是情”,而水如何表达真挚的情感呢?南北大江之水可以称广,博海涛浪之水可以称雄,婵娟溪流之水可以称秀。而我总想表现人间的平静之水,于石崖泉边的宁静处,轻轻绽放流释。

我尽量用大量的平行线表现水与石的形,在大线和小线中挤压出线的密度,偶有竖线切割时也尽量避开与横线的90度交叉。水更是难以捉摸的,所以在刻画水时,尽归万有于一,画石而不画水,从而表达造化空灵之境。在愚钝中我想空谷足音之中时间可以静止的,人心的失落跋扈可以暂且放一放,看看默默为我们提供各类资源的自然大地,她对万物生灵的给予亘古长久……而她为诗人画家所展示的境界更是代代相传。宋人团扇《出水芙蓉图》恰若其分地说明这点,记得苏百钧先生谈到这件作品时,强调花、叶、水、天的关系,世间所有的纷繁尽在一花间释放。与苏老师的谈话中,在他身上你会发现一种凝视自然花语的强烈的专注。

从错采镂金到出水芙蓉,一半的繁华拂去。略过装饰美感的背后,始见感动内心的生命本质,在奔跑不息的现代生活里,每个人都有一处小小的空谷足音,留存美好于心灵深处,静待风起云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