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微纪录片浙里故事技艺永存清小细雅染

来源:江南 时间:2022/8/11
05:24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李蔚/文杜雪梅/视频剪辑

年6月11日,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遗产日当天,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小时新闻客户端联合推出的微纪录片专题“浙里故事——技·艺永存”推出第四季(回顾前三季,戳这里)。

新一季在片长制作上更精短,在内容呈现上更集中——江南仲夏,总是伴随着湿热的梅雨,有些闷蒸下的不畅,也有缥缈间的诗意。当“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听古琴一曲清冷旷远;听田歌齐唱嘹亮悠长;听丝竹合奏流畅委婉;听琵琶声声文雅韵长;还有昆曲水磨,婺剧高亮,温州鼓词质朴清新……

第四季里,浓缩了“浙”里12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一生绝活,亦如这梅雨,已深深渗入江南文化之中。

弦歌凡音——江南丝竹沈凤泉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以二胡、笛子为主要乐器,演奏者少则二三人,多则七八人音乐风格小、轻、细、雅,有“中国的轻音乐”之称。

“江南丝竹”在沈家一脉相承。南汇沈家,是出了名的从事江南丝竹演奏的家族班。祖辈沈福铨是“三灶清音班”第一代传承人,父辈沈镜澄、沈鉴澄(沈凤泉父亲)、沈壁澄(被称为“清音三杰”)是第二代传承人,沈凤泉是第三代传承人。

沈凤泉先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沈家的祖传曲目《慢三六》在他的传承和继承下,更为幽雅绮丽。

退休后,闲不住的沈凤泉教学对象,又扩展到了民间的“江南丝竹”乐团。在他的指导下,非科班出身的民间乐团,也能奏响一片仙乐般的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如行云流水,淡泊而幽静,更如绿波回漪,连绵不绝。江南丝竹的特色正是在此,各自乐器的音色虽不尽相同,但旋律线条清晰。

过去,江南丝竹流行于江南民俗节日、红白喜事,是一种“民俗型”“实用型”“消费型”的器乐类型,今天在沈凤泉们的努力下,既保留了传统的精髓,又为融合当下而进行创新,以更优雅的姿态呈现出来。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耳边丝竹绕梁,江南丝竹是江南最美好的注脚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