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伯渎河水流,南禅钟声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大运河水流,清名桥畔走;烂漫桃花舟,风月伴温柔。
一条伯渎河,由泰伯开凿的中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见证了无锡多年民族交融的悠久历史;一脉大运河,连接京杭,贯通五大水系,孕育了江南水乡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的一段,全长约为40多公里,纵贯无锡城区。它北接长江、淮河,南达钱塘江、太湖,是沟通苏锡常三地的水路交通运输大动脉。
02清名桥史话,悠悠四百年
而要说起无锡古运河最精华的一段,则非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莫属了。清名桥,原名清宁桥,位于无锡梁溪区南门外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相传,此桥是由寄畅园主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因兄弟二人名为秦太清、秦太宁,所以从中各取一字,得名为清宁桥。
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年间,曾分别重建、重修。道光年间,因避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名讳,改为清名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如虹卧波,飞架运河两岸。桥长约为43.2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由花岗岩堆砌而成,是无锡古运河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
清名桥,造型匀称,古朴典雅而又稳固雄伟,以其古朴清雅之吴地风韵、浑厚端方之独特风姿,成为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更是无锡古城风光整体形象的闪耀标志。
年3月,日本著名作曲家中山大三郎来无锡游览了清名桥,回国后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清名桥》、《无锡旅情》,使得清名桥与无锡,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声名远播。
03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从有运河开始,无锡先民就傍河而居,因河设市,以河为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江南运河水乡文化。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宋代以驿道驿馆初成雏形,至明清时期,曾因地处水陆要津,商船辐辏、巨贾云集,商贸发展兴盛一时。清末民国之后,因国内战火不断,走向衰落。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无锡把自南长桥至清名桥,长为米的运河风光的精华区域,称为“水弄堂”,经过精心修复后,使之最终成为京杭大运河中最精彩的一段。
区域内,古河古港、古宅古桥、古寺古塔、古街古坊、古窑古庙、古码头古驿馆等典型江南水乡风貌,交相辉映、蔚为大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多次实地走访大运河沿线地区,并到无锡“水弄堂”考察。他认为,“水弄堂”具有的唯一性与不可复制性,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绝版之地。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认为无锡“水弄堂”,最具原汁原味,并赞扬它是“国内绝无仅有的文化建筑遗产”。
正是因为“水弄堂”,所具有的独特的“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群像,使之成为无锡最具江南文化特色、最显运河古韵风情的城市文化旅游地标。
而当流淌了两千多年的大运河沿线,再也难觅原真的“水乡历史长廊”之后,举世无双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很自然就赢得了“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美誉。
04水陆双棋盘,活态博物馆
从江南水乡的传统聚落来看,车沟弄,南下塘,淮阳里,伯渎港,如巷弄般的几条支流,凝聚成一股穿越千年的力量。
古老的运河水日夜流淌,水面船来船往。两岸民居,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码头石埠,驿道里弄,穿插其间。
那青石板铺就的老街、蜿蜒曲折的水巷、粉墙黛瓦的河畔老房,连同河面上造型各异的古桥一起,勾画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形成了“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
从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来看,这里的原住民高达90%以上,那些斑驳的旧宅,花窗飞檐,方砖覆道,前门逛街上桥,后门洗汰下船,白天人家临窗面水,夜晚船家橹声灯影,古韵悠悠。
这里的居民亲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与活动,都是和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家习惯了在沿河码头淘米、洗菜、浣衣,挑水、运货、拉家常,散步、纳凉、闲坐……
还有除夕夜到南禅寺撞钟祈福,元宵庙会、农历七月七放河灯等传统民俗活动世代相传,展现出别具一格水乡生活气息,绘就了一幅幅“枕水人家”的江南烟火画卷。
从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来看,清名桥街区,不仅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更是中国吴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街区文物古迹荟萃,历史遗存众多,拥有全国、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余处,充分体现了文物古迹与遗址品类的丰富性和原真性。
与此同时,街区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于一体,涵盖了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观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形态,被誉为运河文化的“露天活态博物馆”。
05世界遗产地,国家度假区
正因如此,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年6月22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中的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组成部分,并在此后,陆续斩获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包括:
“无锡首届网红打卡点”、江苏“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长三角夜间文化和消费样板街区”、“美团全国必吃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4A级景区”以及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年首届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在街区成功举办,广大市民和游客,得以亲身感受到运河之美、非遗之美、街区之魅,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增强了街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街区先后推出了沉浸式演艺,非遗互动项目和文创产品,3D灯光秀,街头艺术表演等,常态化、品质化、特色化文旅消费体验产品,带动了旅游、餐饮、休闲多重消费,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当都市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密集,现代化城市的相似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千城一面的雷同风貌,如同清名桥一般的老街的存在,就显得弥足珍贵。
它们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城市的气质密码,并随着时间的积累散发出更为醇美迷人的韵味。
清名桥历史街区,这条看似普通的“江南水弄堂”,竟然斩获了“中国吴文化发源地”、“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4A级景区”,以及“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6项国字号荣誉,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06结语
在许多无锡人的心目中,清名桥街区,就像是北宋张择端,那幅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一样,是古老运河历史的符号、无锡经济繁荣的象征、吴文化发展的缩影。
在这里,河水川流不息,石桥岿然不动,百业兴旺繁盛,人家安逸自足。这里延续了运河古韵的历史文脉,有“最无锡、最江南”的味道,堪称江南水乡生活风貌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桨声荡漾璀璨灯影,古桥守望黛瓦粉墙,这片古运河绝版精华地,浓缩的是原味的江南水弄堂。回望清名桥,青砖黛瓦红灯房,碧水画船小弄堂。日暮斜阳西风长,缘来梦里是吾乡。
今太白,城乡市镇寻文脉,山川湖海畅襟怀!今太白,执文化史笔,话神州大地!创作优质内容不易,欢迎读者朋友们点赞、推荐、评论、转发、投币,您的鼓励,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