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价格 >> 正文 >> 正文

老树个人收藏唐初文章四友经典代表作赏

来源:江南 时间:2023/7/25

一、杜审言

杜审言是伟大诗人诗圣杜甫的祖父,他本人也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苏味道、李峤、崔融并称“唐初文章四友”。杜审言自从二十五岁中进士以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大约在杜审言四十四岁前后,他到江阴县任职。此时他为争取理想的官职已经宦游近二十年,诗名虽很高,却仍然远离都城,在江阴这个小县当个小官,心情很不高兴。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陆丞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经常同游唱和。一次,当他读到友人陆丞的《早春游望》一诗时,当即作了一首和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并没有对大好的春景产生共鸣,而在自己的诗中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深刻感受和生动描绘,不仅烘托出了一片清美、和煦的宜人春色,也真挚地表达了游人思归的深婉哀情。诗作原文如下: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诗的大意是: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的人,才会特别敏感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而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春光下,绿蘋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我的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满衣襟。

杜审言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思乡五言律诗,也是他的一首应和诗友的酬答诗,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整首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再写江南新春景色,抒发自己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最后,点明思归并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从而能表达了杜审言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全诗景色如画,历历在目,语言规范,对仗工整,韵脚分明,平仄和谐,结构细密,字字锤炼,造语警策,前后呼应,突出特点是采用乐景衬托哀情的典型抒情手法,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很好地反衬了他的思归之情,且有满腹牢骚在言外,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二、李峤

大家都知道唐诗是古诗中当之无愧的巅峰,而唐诗又是由无数的优秀唐朝诗人共同创造出来的辉煌硕果。其中,有一位优秀诗人可能有些人就不熟悉,他的名字叫李峤(音乔)。说起李峤,此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他出身官宦世家,其曾祖父为隋朝史侍郎李元操,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下笔如有神,文采斐然,少有才志,二十岁举进士。武则天当政时期,官至凤阁舍人,每有大手笔,均特命李峤执笔操刀。

李峤,富于才思,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期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期与苏味道齐名,二人并称”苏李“,且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他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他在诗作方面的名气,虽然赶不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也算是唐诗早期探索者和先行者。其著名代表诗作就是《风》,据说是他与苏味道、杜审言一起游泸峰山时所作。诗作原文如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的大意是:风是无情的,秋风能吹落晚秋的树叶。风又是多情的,春风能吹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大风吹到江河,风急浪高,掀起惊涛巨浪。疾风吹进竹林,风狂竹伏,无数的翠竹随风倾斜。

李峤这首《风》是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构思别致,非常精巧的描写风的咏物诗。风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李峤通过”叶、花、浪、竹“四种可见之景,侧面地来描写风,可谓独具匠心。全诗笔法细致,观察敏锐,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通过描写风的轻柔和风的狂疾,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千变万化,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这首诗里面,李峤赋予了风以生命和感情,风是有血有肉的,风是风情万种的,风与春花秋叶共舞,风与碧水翠竹共舞。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它不仅陪伴着世间万物,而且,它还陪伴着我们这个人类大家族,伴你欢喜伴我忧,无疑是我们人类密不可分的朋友。在这里,让我们逆风飞扬,随风起舞吧。

三、苏味道

古代的元宵节,大概比现代更热闹,逛灯会,猜灯谜,男女老少倾城出动,彻夜狂欢,共同造就了一场场灯火盛会。所以,古典诗词中描写元宵节的作品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等。苏味道,字守真,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唐代政治家、诗人,据说是苏轼的先祖,他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唐高宗时期举进士,转任咸阳尉。后曾随军征讨突厥,担任过一些文职。武则天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两度跻身相位,享年五十七岁。苏味道诗作五律甚多,对唐代律诗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创作了一首《正月十五夜》,被后世称为描绘元宵夜花灯盛况的传世之作。诗作原文如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的大意是:花灯树错落有致,连绵不断,烟花漫天,此起彼伏,灯光和焰火交织在一起,映射出灿烂绚丽的光芒。通往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全部打开了,到处四通八达,随意通行。人潮汹涌,暗中飞扬的尘土,随着马蹄而远去。月光追随人流而来,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打扮的艳若桃李,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她们一面不停地行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今夜是个狂欢夜,京城的金吾卫也不用再值守,彻底取消了宵禁。计时的玉漏也不要着忙催促,莫让这一年一度的良辰美景匆匆离去。

苏味道这首《正月十五夜》是一首咏神都洛阳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五言律诗。整首诗描写了神龙元年元宵夜观灯的景象,以及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当时的洛阳城里灯火辉煌,火树银花,人流如潮,月华如练,歌伎艳若桃李,到处莺歌燕舞,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对良辰美景无限留恋,久久不愿离去,为读者完美呈现了盛唐时期京城洛阳元宵夜的盛景。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才华绝艳,绚丽多姿,音调和谐,韵致流溢,八句皆对,对仗工稳,前后照应,结构紧密,生动地描绘出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可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这首景色诗是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反映了他非凡的艺术才能,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咏元宵节的佳作,常读常新,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火树银花”一词亦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诗中三四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也是神来之笔,堪称千古名句。

四、崔融

崔融,字安成,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崔融靠文章成事,人称“其文华美,当时无出其上者。”唐中宗为太子时,崔融曾为侍读,东宫但凡有什么要写的,都有崔融操笔为之。据说,武则天看到他为人所写碑文,也是赞叹不已。再后来,似乎冥冥之中的注定,崔融之死亡,也与武则天有关。在他奉皇命写作《则天》时,由于殚精竭虑,思想过重,劳累而卒,享年54岁。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侣。人间夫妻重“晚情”,不求轰轰烈烈,但求牵手共度一生。说到写夫妻之间感情的诗歌,首先映入脑海的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无限的思念之情在简短的文字中,被想象成为一幅迷人的画面。其实,唐初诗人崔融的《塞上寄内》也是一首描写夫妻感情的佳作。诗作原文如下:

旅魂惊塞北,归望断河西。

春风若可寄,暂为绕兰闺。

这首诗的大意是:常年漂泊在荒凉的塞北,我的孤单凄凉、寂寥无助之情,震惊了整个塞北。我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归家,可这个希望,也变成了奢望,被河西走廊生生阻断。多么希望春风能够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如果春风能够帮助传递消息,该有多好。那么请你暂时绕个路,带个口讯给我的妻子,就说一切安好,请勿挂念。

崔融这首《塞上寄内》是一首怀人五言古诗。整首诗描绘了自己旅居塞北寂寞难耐的思乡思亲之情,用塞北的辽阔荒凉来衬托自己的孤单凄凉,最后只能寄语春风,希望春风能够帮助自己给远方的妻子带去口信,表达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大气磅礴,胸怀阔大,以实衬虚,具象真实,情怀浪漫,情致婉曲,语言精练,含蕴深邃,紧紧围绕诗题,直接点名自己所在的地方和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心境,用一种大唐诗人特有的浪漫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妻子的问候和思念。诗中最后两句:“春风若可寄,暂为绕兰闺”为千古名句。山一程,水一程,山长水阔知何处?空间上的距离无端拉长彼此的思念。然而,万水千山总是情,距离终究还是败给了深情。何以寄情?只有拜托春风代为表情达意,捎去思念和问候。大概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纸短情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