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payattentionto↑↑“静清悟语”↑↑
这是一首简洁明快的采莲歌,用以反复的方式,平添采莲时的灵动,以及采莲人愉悦的心情。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可:这里引申为"适宜""正当"。
田田:荷叶茂盛。
采莲,有什么可说的?
笔者不喜欢普及知识,因为不好为人师,但今天有必要,先正视听。
莲与荷是一回事儿吗?答案是肯定的,必须不是!
《尔雅释草》说:“荷,芙渠。……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照此看来,荷与莲不是母子关系也得是父子关系。
弄错这个关系就好比管爷爷叫爸爸,管孙子叫儿子一样。虽然都是一家子,但不能不顾及伦常吧!
正是古人潜意识里对“伦常”的重视,所以诗句中的第一句话,说得十分严谨,“江南可采莲”正值采果实的时候!换句话说,我们是来找你儿子的!
那么,采莲,应在什么时候呢?
不知大方读者有没有观察过,似乎只有莲花有这种独特的生长方式——花果并出。
大片荷花竞相开放,且香远益清,更有莲蓬成熟。这便是“莲叶何田田”。是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一同作用到人体的时候。
似乎少了听觉——也许作者也发现了,于是就有了下面一句话。
同样,采莲应该怎么采呢?当然是“鱼戏莲叶间”。莲蓬由黄转绿,有的落在水中,惹得锦鳞争抢,嬉戏,溅起了水花声。
时机,真是把握恰到好处。就像喝酒,多了会难受,少了不尽兴。这时候莲蓬的数量不会少,像“轻罗小扇扑流萤”那般惬意;莲蓬的数量也不会多,像“儿童急走追黄蝶”一样欢乐。
寻寻觅觅,不在乎收效,不考虑指标,纵情于劳动的过程。
对于声音描写的过于单调了?加四句船歌吧,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种感觉,让人不禁联想到“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渔歌依旧唱着,唱到现在,但“鱼”和“莲”,为什么总会在一起出现呢?
这可能要说到文化了。
《百缘经》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恒河上游有个叫波罗奈的国王,人称莲王。一年,国内突发病疫,莲王急忙让御医,为百姓治病。可御医们说,要治愈这种流行病,需要人们吃赤鱼的血肉,但目前河中无此鱼。
王子听后,便投入河中化为赤鱼。百姓纷纷前来分切鱼肉。奇怪的是赤鱼“割处随而复生”,持续了十二年之久,国内的百姓全部被治愈。
那位莲花王子,就是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
东方文化,可以将这个故事的“鱼和莲”,谐音成“余和怜”,也就是“我心存恤”。
同样还可以谐音成“联余”,说得应景儿一点就是”这么大冷天儿的,我等着你来牵我的手!”
但又不能这么直接,总要顾忌礼义廉耻,得矜持一点,于是乎,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躲一回,似乎还不够,于是乎“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好事多磨,好事多磨。
反正怎么理解都对,因为不在乎收效,不考虑指标,纵情于想象的过程,快乐、开心就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