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车标 >> 正文 >> 正文

此词改编为歌曲最悠扬,无论写春和思念都是

来源:江南 时间:2022/11/21
北京荨麻疹医院那家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5950.html

#诗词欣赏#

怀人思念和写春之作,古诗词中数不胜数,经过了唐代和北宋诗词高峰时期,在南宋要写出一首不和别人雷同是很有挑战性的。

而南宋这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词人袁去华却用这首其构思别致、章法新颖而独有特色《安公子·弱柳丝千缕》词,让我们眼前一亮。无论是描写春景,然后引出去怀人思念之情绪,都是非常令人叹服的。而且这首词如果配上曲唱起来,也是古风歌曲中的上佳之作。

宋词鉴赏辞典(新1版套装上下册)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购买

01章法新颖独有特色的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宋代: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

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

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

闲傍枕、百啭黄鹂语。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02一、上篇由景入情,逐次进入思念之深。

01、“弱柳丝千缕”开篇就让人不禁想到”柳条百尺拂银塘“的意境,柳树在水边的意境和在无水的地方自然是不一样的。

02、“嫩黄匀遍鸦啼处”,此处鸦啼处是指柳树丛中。嫩匀遍柳树,我们眼前不禁浮现出那满眼呈现均匀嫩黄色的柳丝条。正如“且莫深青只浅黄”的初春。

03、景色会触发情绪的,美景除了能触发好心情外,有时也会引发乡愁和思念之情,那冷冷的月色不消说很容易触发,但春天这样的美景也容易触发乡情和思念,所以惜春伤春之诗词也为数不少。

送别

这儿柳树就是典型的引子:初春柳树思家思人的情绪就如同春天一样萌发出来了,在古代有折柳送人的习惯,估计看到这新柳就想到那个送别自己离家的人儿,更妥当的说应该是爱人。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柳者,留也,音同,所以也是用折柳送人的原因所在吧?中国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往往就是音同而成为表达感情和美好祝愿、愿望的寄托物。

04、“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这儿我感觉是双关语:一是,初春开始有暖意,但是还是有寒意,二是本来初春有暖意,但是一想到故乡那人儿就又有点心情低落(寒可以理解成情绪低落,也可以理解成想感受爱人的温暖)。再说春浅衣寒,又加上风雨,有谁又不想象中的温暖呢?双关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乃至当今文学是常用手法。这也正是中国汉语的魅力之一。

05、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这儿就到了思念的最为高潮的地方,也最妙的地方,词人没有说我想念你!而是用燕子来代替。人人:对亲爱者的称呼,情人的昵称。作者思念爱人至极,但是却不得返,无奈下的思念无法排解,或者“幼稚”或者是“自我排解”,于是问燕子:你来时候有没有看到我的人儿啊?“鸿雁传情”自然是无法看到,于是就如同王维写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啊。非常高明的写法。相思成疾之苦,也许这飞来的燕子或许看到过我的爱人,在无奈之也可谓心满意足了。

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06、继而又自言自语道: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意思是:我料想她静掩云窗,毫无意绪,任凭琴瑟的弦柱上落满尘泥。在诗词经常将自己思念之情换成父母、兄弟和爱人的口吻。这儿就是用了这个手法,她应该也在思念我很深,将云窗掩上了,连平时喜欢弹奏的琴瑟也不去触碰了,任其落满灰尘。实际这儿词人何尝不是说自己也是如此呢?春光都没有兴趣去欣赏了,却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

03下篇:描述自己思念无法排解之苦,呼应春光下却陷入思念之无法自拔。

01、庾(yǔ)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庾信:南北朝诗人,因为出使西魏期间,故国南朝梁被西魏所灭,不得已留在西魏,西魏被北周取代,均被重用位极当时朝廷高位之臣,陈朝同北周交好时,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允许回归故里,他也许因为才华和能力却不被放归。乡关之思自然更为强烈。庾信虽然身居显贵,但常有思乡之情,便作《哀江南赋》以抒发自己的心意。这儿袁去华引用瘐信来说明自己相思之愁。我的忧愁像庾信那样多,不知为谁而双眉攒聚?独立在春风中弹下点点清泪,寄予这雾气迷蒙的江水向东流去。(也许他也幻想这浓浓的思念之泪中的心意能被江水带到自己想念人的身边吧?)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02、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zhuàn)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春天后昼长夜短了,白天思念”度日如年“,有过相思苦的人自然能深深体会到。词人用”人倦如何度“就概括了,那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意。百无聊赖春困涌上头,但是却被那黄鹂的婉声柔语唤醒,本来以为一天终于过去,但是只见斜阳却依然照在花圃里。这又是在相思“度日如年”加重了一笔,如“雪上加霜”一样的感受。不得睡,睡不着,无法排解,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同这个是类似的情绪吧?只是他换了另一种写法,更具心意。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04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袁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有表现自己壮烈怀抱和报国无门的愤世之作,风格慷慨悲凉;有描写离情别绪的,又凄婉忧伤。

05欣赏诗词不要拘泥于理论

《蕙风词话》卷三说:“作慢词,起处必须笼罩全阕。近人辄作景语徐引,乃至意浅笔弱,非法甚矣。”这首词虽用景语开头,但景中含有浓烈的感情,也许这就不太切合那些理论主张吧?所以有可能会被人讥笑“意浅笔弱”。但是我个人观点是:诗词也罢,绘画也罢,有时反而要跟道家一样,自然渠成,何必受缚于条条框框?公式化?当然规则肯定要守,比如诗词自然有其格律,这是诗词的“宪。法”和“章法”,但是非要在诗词“强说愁”来言志?非要追求那种我意要多深等等?文学类包括诗词自然要有高大上的存在,但是那些相思和相爱不也是人的常见情绪吗?描述出来又何不可?文学为何非要被束缚成”存天理,灭人欲呢?”,文学存在本来就是描述人类的感情、抒情、写景。《诗经》中那些大胆写感情不也被奉为经典吗?当然无病呻吟确实不可取。那就成了另一种”强说愁“了!我在写明代画家传查阅资料就发现,那些道家画家就是自然呵成,不受拘束,就是我想画就画了。但是不要误会这个想画就画了,那种射墨、射画、各类所谓”创新书法“那种“标新立异”之举我是不会将这些归为这类想画就画的范畴。你可以玩你的行为艺术但是不要冠成书法绘画之名。写诗词也一样,虽然我提倡自由的写,但也不是说我支持胡乱来,想写就写也不代表就是胡乱写一气,除了你自己感觉不错外,但是却是恶心了旁人。给您不一样的角度解析诗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