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饱读诗书的牛娃,一个赛一个。
还记得今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舞台上,六年级小学生陈滢吗?
他稚气未脱,却淡定从容,才气惊人。在难度翻倍的“双字飞花令”中,背出了5首包含“江南”的诗句,秒杀比自己大20岁的选手。
在“出口成诗”环节,仅用一半时间就答对了全部12道诗词,董卿连连惊叹:“非常轻松,答得漂亮!”
另一位13岁小才女邓雅文,以扎实诗词功底,从2万多名初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连续四期成为擂主。
盈盈一笑,灵动温雅;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网友评价她:洛阳女儿面似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们身上深厚的文化底子,出口成章的自信洒脱,让我们着迷,也让我们明白,坚持学古诗词的意义。
诗词养人!背诗词长大的孩子,眼界和格局都不一样。
看滚滚长江,别的孩子只会喊“哇,浪好大”,你的孩子可以感受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壮阔;
与挚友惜别,别的孩子只会难过伤心,你的孩子会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既又拳拳不舍,又有依依真情;
逢中秋佳节,别的孩子只会复制粘贴祝福语,你的孩子会说“愿把团圆盏,年年对兔宫”......
诗里有山川四季,浩浩汤汤;诗里有登高羁旅,欢聚别离;诗里有岁月风物,真趣沛然。
若没有受过中国古诗词熏陶,看花便只是花,听雨依然是雨。领悟不到生活之美,更说不出有韵味、有深度的语言表达,实在可惜!
正确的学诗方法
应该是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可是,如何让孩子发自内心喜欢古诗词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很无奈。古诗词书一摞一摞地买,自家孩子就是不爱读,一背诗就开始犯困、走神。
即使勉强背诵下来,也是前脚背完后脚忘,逢考必丢分。
想帮孩子又不知道怎么办,毕竟背诵记忆都是自己的事。
硬背,孩子痛苦;不背,又是明晃晃的分数。
从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语文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在新标准里明确规定:
新语文教材中,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数量调整为篇,同比增加86%;初中的古诗词数量调整为篇,同比增加51%。
我想说,如果大家早点遇上这个老师,一定能省心很多。
他就是梁俊,他曾帮助山区学生从不懂汉字,到灵活运用诗词写作文。
他创作的“民谣五步学透古诗词”,被清华附小、人大附中的一线语文名师引入课堂,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康震老师强烈推荐。
梁俊老师的神奇之处在于,他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词。
他说,既然古诗词是绕不过的必背项,那不如换种方式,让孩子真正喜欢古诗词,通过语文大关吧。
奔波千里拜访高校学者,每天死磕曲谱
他让孩子爱上“学古诗”,轻松背诵+首
说起他的名字,你可能有点陌生。
但如果你有看去年央视《经典永流传》,你一定会被这个画面深深打动:
一位身穿白衬衫、背着吉他的支教老师,带领一群来自乌蒙山的苗族、彝族小孩,演唱了清代诗人袁枚的《苔》。
一夜之间,这首小诗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也让撒贝宁、曾宝仪红了眼眶。
梁俊老师和他的山区学生们
看着孩子们唱诗的沉醉模样,你肯定想不到,他们原本连汉语都不太会说。
时间回到年,梁俊带着吉他走进乌蒙山区。
与他一起的,还有他的新婚妻子周晓丹。结婚一周后,俩人就决定将这趟支教作为“蜜月之旅”。
目的地是贵州石门坎,贵州靠近川滇边缘的西北角,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
夫妻俩坐了16个小时火车,又搭了2个小时大巴,再转了趟面包车,还步行了一段山路,才到此行目的地——石门坎新中小学。
这里没有网络,没有干净的水,一年有多天被大雾笼罩,被子时常散发着一股霉臭味。
不过,这还不是让梁俊最头疼的。
最头疼的,是这里的孩子汉语对话困难,不识字的超过90%。
孩子们开口说句话,要酝酿很久,即使说话也声如蚊蝇。
梁俊反复问自己: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
这里所住的大多是苗族、彝族人,生性爱唱歌,骨子里流淌着诗性。
正好梁俊又会唱歌弹吉他,干脆,就把诗词唱出来吧!
说干就干。
从不同的古诗词意境出发,梁俊自己谱曲。音乐科班出身的他,再加上妻子帮忙,日以继夜地谱出不少曲子。
曲调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将诗词翻译成故事给孩子听呢?
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梁俊不远奔波千里,挨个拜访知名高校学者,还买来书籍学习。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梁俊选取不同诗歌因材施教。
比如学前班,就从日常生活入手。苗寨家家户户养鸡,梁俊就教孩子们袁枚的《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孩子们乐呵呵调侃:“和鸡相处要小心哦,千万别让它看到你流着口水吃鸡的样子。”
三四年级有了思想启蒙,梁俊就带他们感受边塞诗的凄凉悲壮。
五六年级正值情窦初开,梁俊就教他们唱宋词,辛弃疾《青玉案》,苏轼《江城子》。
支教期间,孩子们跟着梁俊背了多首诗。
唱着背着,孩子们眼神中的那抹怯懦、胆小,渐渐消失,歌声越来越响,笑容越来越多。亲眼见证孩子们的成长,是梁俊最开心的事。
梁俊还记得,刚上第一堂作文课时,他要求孩子们描写一个人物。
孩子交上来的作文通篇一个句式:梁老师很帅,梁老师很好,梁老师很棒……
半年后,孩子们的文笔,比城里学生还要好!
学生梁越梅和姐姐一起去牵牛,走着走着,太阳快要落山了。她望着落日,有些不舍,写了首《落日》:落日金灿灿,似火把山烧。雾云满天散,明月照人来。
学生韩天波帮奶奶赶羊回家,发觉小羊走路踉踉跄跄,像喝醉了的小人,趔趄一下摔倒在沙场外。第二天,他在写作课如此写到:“哎,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啊!”
学生韩普成写了篇《绿荫塘》的作文,被《少男少女》杂志录用了,领取50元稿费的那一天,他笑得特别灿烂。
30万学生家长反馈
这是学得最不枯燥的古诗词课
听不够!学不够!
民谣+诗词,看似简单的方法,为何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在古代,诗词都是有曲调的,《长恨歌》《如梦令》《水调歌头》这些诗词都是曲名。
古装剧里,孩子会跟随老师摇头晃脑地朗诵诗词,感觉非常枯燥乏味,但其实,是老师一句学生一句的音乐课呢。
不知你留意到没有:孩子们听歌时,只要听几遍,就能记住所有歌词和旋律并唱出。
这样学古诗词,孩子接触到的不是平面的字,而是鲜活的节奏、韵律。
诗词通过孩子的耳朵、嘴巴、大脑并反复循环播放,它们的印象也就能牢牢加深在大脑里。
想忘记都难,哪里还需要背呢?
这也是梁俊“民谣5步学透古诗词”的精髓:
把旋律和诗词相结合,孩子无须刻意记忆,在朗朗上口的音乐里,奇迹就发生了。
最关键的,这个方法可以随时听:
孩子每天可以伴着民谣古诗醒来和睡去,爸妈也可以把诗背后的故事,在散步时、睡觉前给孩子讲讲。
还可以把它作为家庭背景音,取代吵闹的电视。听着听着,孩子就能在不知不觉间,领会平仄对仗,声韵之美,悄然走入文学之门。
那么,梁俊老师是如何教孩子唱诗学诗的呢?以白居易《忆江南》为例。
很多孩子说:听个两三遍,一首诗就背下来了,诗意也理解透了!
1.民谣唱古诗:为《忆江南》量身打造一首民谣,让孩子在唱中学诗、背诗。
2.插画学古诗:用手绘插画,重现江南风景优美、鲜花红艳、江水清澈的场景,勾勒起诗人无限的追忆。
3.古诗识汉字:从“南”字入手,从象形文字讲到词的含义、用法,帮助孩子深刻、形象的理解字意。
4.古诗学写作:诗人善用烘染、映衬的手法,以形象的比喻别出心裁地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写出了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5.古诗学文化:为什么白居易最忆是杭州?因为他曾经在杭州做过刺史,为杭州百姓做过很多事,他不仅是思念着杭州的美景,也是思念着杭州的百姓呀。
▲部分音频文稿
这套方法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
不仅让孩子理解诗词、懂得诗人、积累很多实用知识和写作素材。更重要的,会让孩子打心底里真正爱上古诗词。
梁俊带着这个方法走进西安、重庆、成都、苏州、北京等各地小学,一堂60分钟的讲座,学生们兴奋连连:
原来古诗词这么有趣,比以前干巴巴的语文课好玩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