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加一研究院
最近一段时间疫情的反弹,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分众为例,年刚成立就遭遇了非典,没过几年又碰到了金融危机,到了年,股价腰斩,只留下来了6亿美金。
所以无论是疫情还是金融风暴我都经历过,但十年之后再回望那段经历,我觉得只要坚持住,往前走,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如今也是一样,在这略显困难的一个月里,很多人心力交瘁,我非常能理解,也很想给大家打打气,因为我始终相信,曙光就在前方,十年之后,当你再回看今天,一定会感慨,只要坚持住,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01
18年之后,我们就已经进入到了存量博弈的时代。一时间,大家纷纷感慨,卖个货怎么就变得这么难了?可卖货真的变难了吗?不一定,这要看你对商业竞争有怎样的理解了。
过去40年里,商业竞争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生产端为王,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紧缺,谁能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谁就能获胜。
后来是渠道端称霸,谁的渠道面广,渠道胜出率高谁就能赢,为什么宗庆后先生一度成为首富,因为他能把一瓶水卖到万个网店,这就是渠道的威力。
但到了今天,我们还能靠渠道端获胜吗?很难了,因为你在的地方,你的竞争对手也都在,渠道端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尤其是淘宝、天猫、京东这些平台的出现,消费者没有什么东西是买不到的,快递还能给他们送到家。
第三个阶段是心智端的竞争,当生产端过剩,渠道端同质后,消费者会面临无数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品牌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其他人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无论是消费品还是服务业,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拥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要在消费者的大脑中赢得他们的青睐,这才是竞争的根本,也是真正的红利所在。
所以,接下来的商业竞争,也不再是现实世界里的你来我往,而是消费者心智中的选择权大战,谁能抢占心智,让消费者指名购买,谁就能走出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的泥潭。
02
我发现最近两年,一些人特别喜欢讲一些新词,热词,像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等等,但说实话,这其中又有多少概念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呢?
今天的真实情况是私域的活跃度越来越低,公域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我讲,无论是公域还是私域,最终赢得消费者其实是“心域”,心域流量才是最根本的流量。
还有很多人在研究算法,你会抖音的算法,他会小红书的算法,但扪心自问,算来算去,你的生意真的增长了吗?你的算法再高级也算不过平台的。
为什么今天的新品牌总感觉这么累,不就是因为太多人把这个道理弄反了吗?甚至把90%的精力都放在了搞促销和流量上了。
诚然,促销和流量可能会让你达成下周或者下个月的增长目标,但长期来看,如果你的品牌不能走进消费者的心智,不能让消费者指名购买,那最终获得的只能是一个工厂利润,也就是那一点点辛苦费。
更何况现在的一些新消费品牌连工厂都没有,完全靠代工,前端价格战愈演愈烈,后端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在促销陷入瓶颈和流量逐渐见顶的当下,没有品牌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不亏损呢?
03
今年是我在品牌营销行业的第30年,这30年里,我见到过太多的营销理论和概念,像精准分发、情感共鸣、用户种草等等,很多时候,这些频出的词汇会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但如果放在30年的大周期来看,我发现,那些能赚大钱的公司无非是相信八个字——深度分销,抢占心智。
深度分销,就是通过线上精准广告、电商渠道、线下导购、直播带货等深度分销手段把产品销售出去,抢占心智前面已经谈到了,就是一定要在消费者心智中拥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这也是两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常说,会玩流量的人往往不是今天真正赚钱的人。
我觉得这也给今天新一代创业者提了个醒,这些年轻人在发现新需求、把握新潮流、抓住新流量上的能力特别强,对消费者和市场有着和老一辈们不同的理解,这是他们的优势。
但他们还是应该向这些老品牌补三门课,一是补供应链的课、二是补线下渠道的课、三是补消费者心智的课,为什么这些老牌能长盛不衰,答案就在这几门课里。
如果只会玩流量,那无论你是公域流量也好,私域流量也罢,没有心域流量,最后都是不长久的流量。
04
那该怎么突出差异化价值,抢占消费者心智呢?
我把它总结为四种商业战争模型:
老大打的是防御战,守住自己山头;
老二打的是进攻战,进攻老大的山头;
老三打的是游击战,守住自己的小山头;
老四打的是侧翼战,在无人地带降落,开创自己的新品类。
什么意思?我讲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以招聘行业为例,51job(前程无忧)是行业的老大哥,要招人就上51job,连续十年招聘量遥遥领先,这叫封杀品类。
后来又出现了猎聘,找猎头上猎聘,将网络招聘从原来的信息平台转向交易平台,瞄准了猎头招聘这个新的突破点。还有拉勾网,专业的互联网招聘平台,为互联网人量身定制,做垂直聚焦,也谋得了一条生路。最后是Boss直聘,行业里已经有这么多对手了,怎么办?开创新品牌,找工作和老板聊,直接从原来的地界中杀了出来,成了一个新的领导品类。
喝凉茶防上火,顾客认不认?认!天气这么干燥,喝罐凉茶去去火吧,销售用不用?用!对手恨不恨?恨死了!
中国新消费创业里,有两个品类基本没人去做,一个是可乐,另一个就是凉茶,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心智已经被牢牢占领了,其他人根本攻不进去。
有人可能会说,那耐克怎么就能用“justdoit”呢?听起来对手也不恨啊。
这其实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耐克早就过了创业阶段,他已经是领导品牌了,耐克不是因为说了“justdoit”而成功的,他是因为成功了才说“justdoit”,这属于成功者的特权。
就像一个特别有钱的人可以说他对钱没兴趣,但如果你本身没那么有钱,还说自己对钱没兴趣,那在别人看来,就多少有些矫情了。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产品的本质还是人品,这是数字前面的1,营销是后面的0,如果没有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
我之前写过一段话,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是顺便的,是笃定的;人生以赚钱为目的,破产是顺便的,是注定的。
也可以把这视为一个因果问题,你种了正确的因,才会结正确的果,你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好的产品,一旦因果倒置,那再好的营销也无济于事。
05
很多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从大学创业到成立分众再到一步步走到今天,你都做对了什么?回想下来,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相信专注,二是敬畏因果。
年我进入广告业,到今天正好30年,可以说,这30年里我基本没碰过其他行业,不是说没看到过其他行业的机会,恰恰相反,因为常常与资本和企业家接触,我看到的机会可能比其他人还要多一些。
所以内心里其实总会与各种各样的诱惑相抗衡,但为什么我没偏离品牌营销这个主业呢?因为我相信人还是要专注下来,做一些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或者说,别忘了初心是什么。
大学里我学的是文学专业,也看了很多心理学和广告学方面的内容,对人的研究是我擅长的事情,我相信,在我擅长和专业的领域一直走下去,最终会收获时间的复利。
一个人之所以能累积价值,大多时候,不是因为他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能抵住诱惑,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一个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内持续突破,这是我比较深刻的一个体会。
再就是敬畏因果,早些年比较多的研究了儒释道以及佛学方面的内容,我发现这些文化都讲了一些非常朴素的内容,就是事出有因,有因必有果。
佛教里讲“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对于菩萨而言,首先不会去考虑结果,知道因才是根本,菩萨怕种下不好的因,而凡夫则只注重结果,对于已成事实的结果,往往又无力改变。
所以我常说,管理不是管理结果,而是管理因果。
我相信一句话,所有人的灾难不是灾难,所有人的机会也不是机会,危中一定会有机的。愿疫情早日结束,愿我们转危为机。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