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选择 >> 正文 >> 正文

他是一位历史通,号称江南布衣,如何成

来源:江南 时间:2024/1/12

人们说,书法与历史不分家,的确如此!明末清初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出身,原本就是一位历史学家,自然,他既是一位书法通,也是一位历史通。

明末清初,有三人自称为“江南布衣”,他便是“江南布衣”之一,可见,他是一位平民化的文化名人,那么此人又是谁呢?

这位书法通兼历史通、自称为“江南布衣”的大佬,名叫姜宸英,生于年,卒于年,享年71岁,在那时,也算是高寿了。

姜宸英的个人名片是这样描述的:姜宸英,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字西溟,号湛园,浙江宁波慈溪人,明末诸生。著有《湛园集》《苇间集》。

姜宸英的书法,擅长诸体,尤擅行书。他的书法风格,地道传统,清新隽永,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这是一幅临摹黄山谷的书法作品,字体为行楷。黄山谷即北宋的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他是苏轼最为得意的大弟子,曾以著名的《松风阁诗》的书法闻名于世。

黄庭坚的书法,用笔较为瘦硬,骨力雄强,与苏轼同为“尚意”书法的倡导者。我们所说的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就是这么来的。

此幅作品的风格,与上面的临作大体相似,但行书意态更加明显。那么姜宸英如何做到守正创新的呢?他在学习黄庭坚的书法的同时,不只继承了宋代的“尚意”,而且兼有元明时期的“尚韵”,这便是他的成功之处。

书法家与史学家,常常是一脉相承,因为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当年的郭沫若先生,这位人称“郭老”的大学问家,就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这些对于书法的认识和了解,意义极为重大。

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研究历史的过程,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对书法前后的来龙去脉,需要有个清醒的认知,也正如《昔时贤文》所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从姜宸英的书法作品来看,前后的书风变化,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风格是比较稳定的了。这不能说他停滞不前,而是书风已经走向了成熟。

为什么启功的书法,我们一看便知,就在于他的书风的“稳定性”,所谓风格的反复变化,那不是风格的变化,而是叫做变花样,本质没有变,就像萝卜,可以切成片、切成丝、切成晶,萝卜还是萝卜。

姜宸英一生也曾热衷于功名,但在仕途上遭遇了挫折。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参加过修编明史,还有幸结识了大词人纳兰性德,这对姜宸英文学上的帮助不可谓不大。

书法与诗词的共同特点就是抒情,诗词对书法家的熏陶,是其它文化元素不可替代的。纳兰性德著名的词作《长相思·山一程》,不只感化了姜宸英,也感化了多少后来人。

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对文化的研究,文化的研究,自然少不了对书法与古典诗词的探究。所以有人说,《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不朽作品,他的价值就在于它有史书的功能,诗词与书法元素,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

姜宸英深知做学问,须懂得学会合理的借鉴和吸收,这是从他的恩师纳兰性德那里领悟到的。纳兰性德作为满族正黄旗人,对汉文化的全面学习和吸收,以至成为一名伟大的词人,当然,这里面也要归功于清代的历代皇帝对汉民族文化的推崇和发扬。

我们能从姜宸英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他的独特个性。书法个性张扬,亲和之中,更有几分性情孤傲的风格,这正是姜宸英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与纳兰性德“主张张扬个性”是有着密切关联的。

姜宸英作为明末清初的书法家,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家”,他的学书之路比较宽泛,除学习黄山谷之外,还效法米芾和董其昌,书法以临摹古人为本,并融合各家之长。

纵观姜宸英的学书之道,为他助力加持的,一是对史学的研究,二是对书法名家的广泛涉猎;三是从纳兰性德那里,得到了诸多方面的教益。

从姜宸英的人生收获中,纳兰性德是他的最佳的人生导师!要想了解纳兰性德,建议读一读他的诗词。

¥30精装无删减】纳兰词纳兰性德纳兰容若诗词大全集古诗词纳兰词集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62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