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选择 >> 正文 >> 正文

枫桥寻梦觅旧江南游

来源:江南 时间:2022/11/20

上世纪90年代,很是流行一首歌——《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那时,我会唱这首歌,但在去苏州看过寒山寺后,却忘了去看枫桥。几十年来很是耿耿于怀,很是遗憾。这次来苏州,岂能不好好看看枫桥?

(年,苏州枫桥。)

枫桥是苏州西郊的一座古桥,跨上塘河,与寒山寺、铁铃关相依相伴。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叫“封桥”。因这里是水路交通的要道、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为防水匪倭寇,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保安全,固桥名“封桥”。后因音同,以讹传讹,“封桥”便成了“枫桥”。

出寒山寺山门,踏上江村桥,来到枫桥景区。景区有很多有名的景点,但我对那些景点很是淡然,沿着河畔急匆匆地朝着枫桥走去。

顺着河儿前行不远,河儿右拐,右拐的尽头横着一座桥儿,那桥儿便是“枫桥”。宽宽的河面平静无波,河两边尽皆白墙青瓦屋舍,尽头处的河面一束,如同女子细细的腰儿,一座弯弯的桥儿高高隆起,架在河的两岸,两岸树儿高耸,翠绿如盖。桥儿很是质朴,满身没有任何雕饰与装扮,青石垒砌,白玉栏杆,弯弯的桥拱与水中弯弯的桥拱相连,描绘出一副清秀的画卷。

(年,在苏州枫桥。)

立在岸边,痴痴地望枫桥,似乎要从它那质朴的桥身上寻觅到古老的诗情与浪漫。桥儿静静地立在水中,不动不摇,不云不雾,不穿越不飞腾,很是现实地立在河水中。其实枫桥并不俊美,它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人行桥,只是有了诗人的赞美和历史长久以来赋予它的华丽光环,才使得它经久不衰地熠熠生辉。

沿着河畔踽踽而行,来到枫桥边。近在咫尺的枫桥忽地高大起来,桥栏杆上的“枫桥”二字也清晰可见。如今的枫桥为清同治六年重建,长39.6米,宽5.7米,跨度10米,西坡踏步二十八级,东坡落于铁铃关内,额镌“重建枫桥”四字,桥南石柱上刻有“仁济堂安仁局董事经办”,“同治六年丁卯八月建”。

(年,苏州枫桥。)

(年,枫桥边的张继雕像。)

桥下的西岸,有一爿白房屋,白房屋的山墙头紧贴河边,河边有一排石台阶伸入河中,据说,这是当年诗人在枫桥的夜泊处。如今,河边白屋的山墙头前立着一块黑黑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旁的墙壁上也镶嵌着一块石碑,上边醒目地刻着四个蓝色大字“枫桥夜泊”。河边的石栏杆外,空空荡荡,没有船舶,看来此处早已丧失了码头的功能,只是作为一个景点供游人瞻仰和游览。

(年,在枫桥桥边。)

立在千年传唱的枫桥边,枫桥倩姿绰约,屹立河上,河水滔滔,汩汩流淌;河边低低的石栏杆一道,笔直延伸,身边的白屋顶端青瓦人字而落,雪白的墙壁嵌着“枫桥夜泊”,迷人地招揽着游客的光顾。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唐时停泊客船的码头,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诗人当年夜泊的地方,更不知道诗人当年夜不能寐,是在船上、或是度步上岸,嘟嘟囔囔地吟诵出了这首流传千年的诗。是与不是,亦非重要,关键是后人可以在这里找到寄托,眼睁睁地可以看到“枫桥夜泊”的实景实物,并以此寄托情感和希冀。“枫桥夜泊”石碑前,游客排着队儿拍照,不正是“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吗?

我也是个极俗的人,哼完了《涛声依旧》,也站在“枫桥夜泊”处拍照留念。

(年,在“枫桥夜泊”处。)

看完了“枫桥夜泊”处,缓步来到枫桥桥西的台阶前。枫桥的桥面宽宽的,台阶薄薄的,低低的栏杆沿着桥的升降而升降。枫桥上立有不少游客,他们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过桥,而是在桥上去返往来,抒情言志,滞步拍照。一座普普通通的桥,赋予它了诗情画意,并传唱了千百年,即便它是丑小鸭,也会蜕变成白天鹅,令人向往和尊崇的。

我终于踏上了枫桥,懊恨和遗憾瞬间消无,一种欲望的满足感顿生,并流遍全身。我站在桥上,看屋舍,看绿树、看水流,看游船、看脚下的枫桥,看眼前的江南风景。看罢,忽想:不知当年诗人张继是否也和我一样,站在这桥上看过风景吗?

(年,在枫桥桥上。)

看罢风景,缓缓地坐在枫桥的石台阶上,让一位姑娘帮我们拍了合影照,算是与枫桥的缘分吧。

过了桥,来到河东岸,东岸的桥端立着一座巍峨的城楼。城楼不大不高,青砖层层,叠加为城楼,城楼敦厚质朴,两边无城墙连接。城楼下有一不大的拱门,拱门正对枫桥;拱门上端凹陷一白壁,上书三个绿色大字——“铁铃关”。城楼上建有一玻璃窗楼阁,楼阁青瓦飞角,檐下挂着一块“御寇安民”的白匾。

(年,苏州铁铃关。)

铁铃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是古驿道和古运河进入苏州城的水陆交通要塞,也是苏州人民抗击倭寇留下的唯一较为完好的遗迹。铁铃关上楼阁是年重建的,下部基台仍是明清古物。铁铃关与枫桥相依相连,桥蕴姑苏水乡之秀,楼显古道关隘之雄,刚柔兼济,堪称江南绝景。登关远眺,枫桥古镇傍水而筑,蜿蜓曲折,粉墙黛瓦,错落有致;俯视运河,水流蜿蜒,舟楫穿梭,小桥流水相依,古塔石桥相映,酒肆茶楼相倚,吴歌丝竹相闻。

下的楼来,意犹未尽,继续来到枫桥下。枫桥东岸的桥北很是僻静,少有人来,河边栽有几株枫树,枫树枝叶茂盛。枫树边立有一块大石,大石上也刻着“枫桥夜泊”。

河中的枫桥就在身边,桥身横跨两岸,桥拱弯弯如月,一道桥栏杆斜着八字低垂两端。桥顶栏杆上的“枫桥”二字,清新舒朗,笔画分明,抬眼可见。可惜,可惜,此刻不是月夜,既没有月落乌啼,也没有霜满天,更没有渔火客船。没了这些必备的自然环境,也就无法体验诗的意境与深邃。

站在枫桥边暗想:后人们来到枫桥,寄情也罢,思念也罢,愁楚也罢,恋情也罢,总要“邯郸学步”地拿枫桥作道具,咿咿呀呀地吟诗唱曲,欲于《枫桥夜泊》一比高低。

(年,苏州枫桥。)

(年,枫桥边“枫桥夜泊”石。)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张祜《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末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陆游《宿枫桥》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高启《泊枫桥》

但千百年来,人们记住的、传唱的枫桥诗只有张继的《枫桥夜泊》,余者尽皆渺渺。

(年,在枫桥桥边。)

据说,张继当年去首都长安赴考,落第后返家,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因高考不中,不得其志,所以张继郁郁寡欢,夜难以眠,忽听寒山寺传来夜半钟声,有感而作。原来,枫桥边当年留下的只是惆怅、烦恼与苦闷,并非如今衍生而出的生死相依的情恋地!

如今,无病呻吟的诗人如长江滚滚,冠以“著名”的也不穷其人,诗作累累,洋洋洒洒。然而,能以诗名寺、能以诗名桥,让人朗朗上口传唱千年的诗,又能有几首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