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蓝贝书法小道却已垂千古游上博书法馆小

来源:江南 时间:2022/12/23

今天只上半天班,中午在公司吃完午饭,想溜达到常去的SPA馆去做个Physical的SPA,结果电话打过去,发现已经关闭预约了通道了。因为年前只剩俩技师,生意好到忙不过来。于是,中午我就去到感智盲人按摩按了一个钟。

趴在床上,头陷在那个坑里,我是切实感到“一念三千”,纷乱的念头像太阳表面强大的高能带电粒子束,在杂乱的磁场中弯曲穿行。但是在技师的按压下,念头会渐渐失活,头脑会渐渐地放空,然后归于平静。等按完,就觉得啥都不是事儿了。所以按摩的过程,我感觉有点像打坐,都是修行的一个方式。

按完了,我就贤者时间了。一看才一点多,于是就坐两站公交,来到上博打了个卡。因为听说上博上新了,还是跟韩国什么馆合展牛主题的东西,于是我想着今年提倡就地过年,这个春节假期,上博人肯定不会少,就年前再来打次卡吧。于是就来了,结果就被坑了。啥合展啊,就两个小玩意儿,图片看着很大,现场一看,贼小,放在一楼的大堂里。

当然也怪我没看仔细,就屁颠屁颠的来了。看来时髦还是不能乱赶。不过来都来了,我就又跑去书法馆和绘画馆去看了一下午。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下我看书法馆的观展笔记吧。其实也就是随手一记,给自己留个记号,不是啥专业的展评。方家莫笑俺。

秦石鼓文

石鼓文系我国先秦时代著名的石刻文字之一,记载春秋时期秦公游猎之事。因分刻于十个鼓状石上,又名“十鼓文”。此为明代拓本。

《三体》里大刘借罗辑之口说过:“把文明保存最久的方式是把语言刻在石头上。”今人也没比古人强到哪里。

始皇诏方升美阳铜权(秦)

秦始皇兼并天下诸侯,封建制度解体。从此进入大一统时代,有了教科书里讲的统一度量衡。方升就是度量体积的,这个铜权,就是称重的。看这样子,算是最早的秤砣吧。与今天不同的是,上面都有铭文,写着秦始皇和李斯宰政府的背书。请天下百姓勿疑。

熹平石经《周易》残石-东汉

好喜欢这种汉隶。在两晋至清初这段时间,可能二王那种比较儒雅风流的书法比较流行,但到了清雍正之后,碑学相较于帖学开始了一股风潮,大家越来越觉得汉隶的那种古拙之美更耐人寻味,像傅山、金农等人,都是开书法又一种先河的大家。现在我们依然觉得这套“古拙”之美要好过过分的精致,这种美学已经渗透到很多艺术甚至生活美学上去了。

明刘基(伯温)的行书-春兴八首。

名气应该远逊于杜工部的《秋兴八首》

明祝枝山临魏晋唐宋各家书册

感觉那个闹剧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把祝枝山这位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糟蹋的够呛。他可不是只会画小鸡啄米图的,而是真真正正的大才子。他与唐寅的关系确实是非常要好的,在唐伯虎遭遇家庭变故,一年中接连死妈死妻死孩子的时候,是祝枝山陪着他鼓励他,最后他才振奋精神,进京赴考。当然啦,又因为卷入科考舞弊案,后来一辈子无缘庙堂了。不过也好,也成就了我们今天知道的才子唐伯虎,而没有沦为一个官僚唐寅。

BTW,看《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秋香念的《桃花庵歌》肯定是网传的版本,实际上唐寅写桃花庵歌时,是在对仕途心灰意冷之后,游遍天下之后才去的桃花庵,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文徵明-行书诗轴

文徵民是画家里的明四家之一,书法也是一级棒,是那种“诗书画”三绝都掌握得炉火纯青的高手,尤其工小楷。没想到他行书写得也这样潇洒。

书法之美从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美,而不是静态的美;是一种运动之美,而不是比例之美。你看,行书英文就叫runningscript,欣赏书法时,快感就来自我们对作者笔势的不自觉地追踪。你看,文征明的字,重撇不重捺,比例极不协调,因为一旦匀称了就呆板了,像宋体字那样就毫无特色。

中国书法是纸上舞蹈,行笔讲究急旋突顿,讲究垂肩悬腕,讲究点画拖换,此外还要有击打网球一样的速度和精确度。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文彭草书七言诗轴

文彭是文征明的长子,也是工书画,精篆刻。还有有名的文嘉,是文征明次子,文伯仁,文征明的侄子……都是文家出来的一代大家。文征明跟唐寅是师兄弟,都是沈周的学生,但唐寅性格狂放,文征明却极内敛,相传唐寅带他去狎妓他都不肯,为此差点跳了江,还绝交了很多年。这可能就是大家族的规矩和《大学》里讲的“知止”,结果文活了89,唐伯虎53岁就殁了。文家世代文苑风流,而唐伯虎的后代,好像没听说有何故事。

当然个人际遇不同,唐寅也在《言志》中说“不使人间造孽钱”,但我总觉得,两个人的性格,在书法上和人生命运上仿佛都有所体现。

清郑燮行书与宾谷、于九论文卷

板桥被《桐阴论画】评为“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几千年来这样兼具真、草、篆、隶与一体,并且用作画的方法书写,自成一派的怪才。傅抱石先生说,只有金农的国山碑及天发神谶碑为基础的分隶一派,足以与他颉颃。

金农隶书七言联

又见我喜欢至极的金农。金农,扬州八怪之首,说他怪,是因为他是个个性非常强烈的人,绝不拾人牙慧,在艺术上更是自出机杼。他也是那种诗书画三绝的高手,他的字就是深具古拙之美的写法,看起来笨笨的,很可爱,其实是在《国山碑》及《天发神谶碑》为基础的分隶一派。

郑板桥厉害吧,但他评价金农的书法“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谁能学其皮。”能让郑燮那么狂的书法大家佩服到这样,可见金农是多厉害。

说句题外话,金农三十五岁出江湖游历大山大河这段时间,相当的潇洒。到处逛吃逛吃(游食四方),还有钱赚(岁收不薄),而且跟着玩的小伙伴还都特别有才。(琢砚、钞书、理琴操缦、歌元白新乐府)最要命的,还可以撸狗。这日子,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金农的诗也很厉害。可以去看他的题画。我曾经读金农的《冬心画谱》,觉得特别有趣。我们日常看戏观影,往往会发微博发朋友圈,留作生活的注脚,对吧?金农也是这样,只不过那时候没有社交媒体,人家就把想法题在自己画的画上。

金农绘画题材遍及竹梅山水佛像人物…,并没有专门的绘画理论,但他作画几乎每画必题,他题画的内容,不是简单地为画作注,而是有物外之趣、画外之意。画以有题而名贵,题亦以有画而妙趣横生。扬州八卦中,题画艺术最著名的就是金农和郑板桥了。

读他的这些题记,你会觉得特别地生动。里面有他或抒怀或怡情的点滴,也有他对画艺和古人画技的评论,特别能见真性情。

关于金农的诗趣,吴穀人说“冬心诗如清夜九霄,落鱼山梵,深雪万障,品雷威之琴”(《墨林今话》),对冬心的诗趣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沉静幽雅是构成他诗文的基调。其中有如在山中闻梵声之趣,却丝毫没有表现出看破世事无常的悲凉,诗中充满像矢张艺术家一样的潇洒轻快之感。结合他喜爱住的寺院和他喜爱描绘的野梅就能体悟出他的诗趣。他的诗中几乎都有僧舍旁开放的老梅的身影: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冬心先生三体诗·题昔邪之庐壁上》)

清邓石如篆书轴

康有为行书文句

康有为这字儿,看起来是不是真的“腕下有鬼”?但他确是一代书家,他是那种崇尚“汉隶”之风的书家。普通人觉得好看的,在清代时已经不被看重了,就像前面我说的碑学传统崛起,帖学没落,有点像西方绘画里的印象派VS古典学派,有点像毕加索和马蒂斯的画,你看起来觉得不美,但是那种“不美”本身也变成了一种“美学”,变成一种被某个群体尊崇的“美”。所谓古拙,就是一种丑中之美,但这种丑不是低劣,不是粗制滥造,而是一种“金石气”。

说起康有为的书法,我想起李敖在《北京法源寺》里说,康是通过书法结识帝师翁同龢,才能见到光绪的,然后才有了后来的康梁变法。

后来变法失败了,康有为避难美领馆,跟史迪威还有过一段对话。我贴给大家。

你看,康有为其实不屑于自己的书法是清国第一的,而是希望在国家嗷嗷待哺时可以投身经国治世之道。再举例:有人问傅山:先生精通汉魏诗赋篆文……傅山说:此乃驴鸣狗吠,何益于国家?

康有为五言联

看了这些,也就懂得了中国的“仕”,虽然开创了诗书画三绝的艺术传统,但他们其实都觉得文章、书画、戏剧之类的皆小道,如果你只懂得剪树枝、造亭榭、辨古玩、斗品茗的门馆才情,那就显得不痛不痒,游客伎俩了。文艺,如果无益于世道人心,那就显得轻挑了。

中国文人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是排在最后的,道是排第一。还有,这里的艺,不是单纯的文艺,而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好了,感谢您看到这里。最后送上两幅画。一幅明萧海山《苍松四喜图》(局部)借花献佛,大家新年四喜;一幅齐白石老人“五只墨蟹”给您过年下酒。Happy牛Year!

苍松四喜图-明

齐白石墨蟹图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