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诗四首,最后一首是萨都刺的作品,此诗着色淡雅,是写景佳作
滦京杂咏
杨允孚
其一
汲井佳人意若何,辘轳浑似挽天河。
我来濯足分余滴,不及新丰酒较多。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北方水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在南方人看来,北方人打很深的井才能有水,而且还要用辘轳抽取上来,简直就是去天上取水一般难度不是一般大。在南方没有这个烦恼,到处都是潺潺流水,像怎么用就怎么。所以在北方向人讨口水喝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想洗脚,那简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房东给你的洗脚水还没有吃饭的时候倒的酒多。
其二
出塞书生瘦马骑,野云片片故相随。
冻生耳鼻雪堪理,冷入肝肠酒强支。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扬允孚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他不是闭门只读圣贤书,而是到处游走。这不他又骑着瘦马前外塞外,一路上茫茫沙漠,只有天上的片片白云跟随左右。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大漠,耳朵鼻子冻僵了不能烧火烤,而是要用雪轻轻揉搓。当感觉冷得是在受不了了就喝几杯酒,这样可以御寒。
其三
买得香梨铁不如,玻璃碗里冻潜苏。
书生半醉思南土,一曲灯前唱鹧鸪。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北方,冬天的时候从集市上买回来的梨子,已经冻得坚硬如铁,根本就咬不动,只需要放在碗里用井水泡上一段时间自然就解冻。如此艰苦的生存环境,让诗人扬允孚思念起了南方的家乡,那里洗脚不怕没水,也不怕耳朵鼻子冻僵,更不怕梨子冻得如铁般坚硬。
这一组《滦京杂咏》,在元代诗歌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过嘉兴
萨都剌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至元二年,诗人萨都刺乘坐客船从元大都出发,前往福建任职。暮春三月,他乘坐的客船嘉兴,福州的云海远隔几千里,看上去如同一幅幅阔大的山水画。用蒲席做的船帆高悬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见到如此如画的美景,诗人萨都刺被它的魅力深深折服,所以之前离开大都的那种淡淡的离愁一扫而光。到此。他对江南的绮丽风光心生向往,再也不想回到那漫漫黄沙的北方。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此时的北方还是一片荒凉,而南方早已焕发出生机,大河岸边,新出土的芦苇幼芽已经穿出了长满青青芳草的沙滩。站在船头,看到水中的鲤鱼拨鳍摆尾,翻起白色的浪花。在这嘉兴一带,水路四通八达,美女们要进城挡着双桨就去了。诗人萨都刺达到这里的时候,正是小寒食节,天上下起绵绵细雨,迷蒙的江面上如同铺上了一层柔情脉脉的绿纱,给人以柔和温馨的情调。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
到了夜晚,天上渐渐升起了明月,诗人萨都刺独坐船头,面对如此美丽的夜景,他忍不住唱起《水调歌》来。只可惜他知音甚少,无人应和,这歌声在空旷的江面上回荡。突然,不知从何处传来阵阵竹箫声,这如泣如诉的《鹧鸪天》竹箫曲,加上夜深月凉,让诗人萨都刺心生无限感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是暮春时节,即使是江南也是花落莺啼、满城绿荫,而自己也是青春不在。
此诗着色淡雅,不愧是写景佳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