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从幼儿园开始,小朋友们就开始接触古诗词,说起诗词,他们并不陌生。几乎每个人都能吟上几首。然而,这个时候的小朋友是为背诗而背诗,并不能明白诗中的诗情画意。
上小学了,课堂上,在老师生动讲解下,课后的背诵中,对古诗的认识程度就更加深刻了,不但懂诗意,还会背诵,而且还会默写。然而,我们到底会没会,考一次就知道了,它得是经得起考验的。
1.古诗填空
春晓
(唐孟浩然)
()眠()觉晓,()闻啼()。
夜(),()落()。
又或给拼音填字,相对来说还算是简单,难的是下面这几种。
很多的小朋友看着给出的一幅图,就能猜出这是哪首诗。
我们先借来暑假作业上的一个题目看看这类的题型。
比如这幅图,有个大人好像是在找骑牛的小朋友问路。很多小朋友反应也是很快的,没一会就能想到上半年网课上讲的这首诗: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釆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不错,对学过的东西能够灵活运用,只是,如果我们再认真仔细观察,就会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了。
对了,从“松下问童子”这句中,可以想象到两人的对话,应该是在一棵松树下。而这里没有松树,但是童子在骑牛,骑牛的一般称他牧童。牧童手指着前方,这个大人可能是在问路。想想记忆中的那些诗,有路人问路牧童的诗,好像就只有《清明》。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泽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看看译文,再看看图,诗情画意,很美。
有没有小朋友诗会背,但是不明白这些诗问所表达的意境。如果理解诗意,那在碰到下面这种题型就轻松多了。
除了看图猜古诗,还有一种是给出诗意,猜诗句。
静夜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2.疑:怀疑,以为。3.举头:抬头。
除了古诗,还有耳熟能详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三字经的意思都知道么,又能记下来多少呢?
(2)教之道,贵以专。
(3)幼不学,老何为。
(4)玉不琢,不成器。
很多时候,有选择性的“题海”也是有必要的,多见识一些题型,让思维更开阔一些,让学习更有目的性和效率,面对各种变化万千的题型,都能够轻松应对,而不是同类型的题,天天做,月月做,做到无力精疲力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