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子“铸”字金石有声—《朱熹书法全集》序
2.江西文旅知识大汇聚—《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序
3.方志文化说江西—《江西方志文化丛书》序
4.讲好海昏侯故事的精彩之作—《千古悲催帝王侯》序
5.说给世界听的江西故事—《瓷上中国》序
6.浩渺苍穹下的璀璨巨星—《江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序
7.绿色文化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绿色文化研究》序
8.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引吭高歌—评脱贫组歌《江西答卷》
9.始终冲在最前列—《一位新闻老兵的家国情怀》序
10.江右书院冠华夏—《江右书院行》序
朱子“铸”字金石有声—《朱熹书法全集》序
朱熹(年—年),字元晦。徽州府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他是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世人尊称为“朱子”,“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传统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和实际影响上,仅次于孔子。因孔子居泰山之下,而朱子居武夷山之下,二者又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座高峰,孔子如泰山之巍峨,朱子如武夷之博大,二者双峰并峙。
朱熹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思想的首要代表,受到宋明清三代最高统治者的高度评价和褒奖。南宋理宗赵昀御书匾额予徽州,称朱熹为“宋代圣人”,度宗赵禥诏赐婺源为“文公阙里”,明世宗朱厚璁赐婺源御书匾额,称朱熹为“圣学正宗”,清康熙皇帝钦赐婺源朱子家庙御书匾额“学达性天”,赞扬朱熹的学问已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度。认为朱子“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乾隆皇帝钦赐婺源御书匾额,称朱熹为“百世经师”,光绪皇帝钦赐婺源御书匾额“洙泗心源”,慈禧太后赐婺源匾额“道统真传”。
朱熹殁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并配祀孔庙。非孔子嫡传弟子而从祀者,惟其一人。朱子承续道统,优入圣域,不仅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多所建树,而于艺术亦有深入研究。他是大诗人,留有十卷诗书和传世名篇名句,他通音律、善绘画,对书法贡献尤大。他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宪学书法,先后临习曹操、钟繇、颜真卿、王安石等人的书帖。
一生临池不辍,精益求精。主张书源于理,从自己胸襟流出,表现书者情怀,要做到字字有法度,“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墨迹遗存主要包括著作手稿、历代诗文及自作手诗稿及尺牍手札。他能写篆、楷、行、草诸体,他的书法作品有的隽永圆润、秀丽清新,有的大气磅礴、豪放厚重。特别是他自成一体的榜书,下笔沉着、意致苍郁、沉深古雅、雄强凝重、法度峻整,确实字字珠玑、炉火纯青,仿佛铸就的一般,落地有金石之声。明海瑞评价朱熹书法,“风流韵达,雅致超群,实似天然妙品”。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婺源紫阳书院朱江先生,系朱子后裔第三十八代世孙,以弘扬朱子文化、复兴阙里荣光为己任,发愿整理汇编《朱熹书法全集》,旨在以朱熹之翰墨真意,纪念朱子诞辰周年,引导天下学人远绍先贤。此前,海内外部分出版机构曾先后推出朱熹墨迹之选本,惜乎所收缺漏甚多,观者未能尽意。
此番汇集,编者遍寻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东京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公藏机构,并旁搜于实力藏家。数年辛勤不负,编委会总计收集到包括墨迹本、拓本、以及后人编纂的刻本集字法帖计百余帧,涉及图版近八百幅,汇编为六卷,文物出版社以宣纸线装形式出版,精妙再现徽国公翰墨遗韵。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载体,数千年来为国人所重,其影响远涉世界各国。今政通人和,祖国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编纂这样一部有分量的书,远慕圣贤的同时,亦可彰显我中华文化之精髓,树立国人文化自信,意义诚可谓深远!此书系海内外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朱熹书法集成,更是诸君研究“万世儒宗”朱熹之珍贵图书,鸿篇巨制,弥足珍贵。
江西文旅知识大汇聚—《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的体验和享受,逐渐由原来的单纯看景点向品文化转变,希望能够在旅游过程中获取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顺应这种趋势,旅游业也正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品质和品位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江西旅游人次、综合收入、5A景区等取得较快增长,“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唱响全国,实现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在此基础上,更加有必要深刻把握旅游发展的科学规律,进一步深入挖掘景区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增强江西旅游的独特魅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编撰《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和目的而作出的努力。丛书分《经典山水》《红色摇篮》《鄱湖风韵》《美丽城镇》《佛道祖庭》《历史名贤》《民俗风情)《风物特产》《诗文集粹》《精品线路》10卷。《经典山水》卷亮出了江西5处世界遗产地、13个5A景区;《红色摇篮》卷再现了红色故土上井冈山红旗漫卷、八一起义枪声响,风起云涌、可歌可泣的激情岁月;《鄱湖风韵》卷揭开了东方神秘大湖的美丽面纱;《美丽城镇》卷是一部源远流长、日新月异的江西城镇大观;《佛道祖庭》卷讲述了佛道两教在江西的兴盛和光大;《历史名贤》卷历数江西先贤,重演“文章节义之邦”;《民俗风情》卷据实记录江西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风物特产》卷精彩呈现江西物华天宝的光彩风姿;《诗文集粹》卷精选历代吟咏江西山水风貌的诗文力作;《精品线路》卷是走遍江西的旅游宝典。我们力图通过不同侧面,用尽可能翔实的史实资料,图文并茂,全景式展示和诠释江西秀美的自然山水、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地方风情,使这套丛书成为可供查阅、检索的江西旅游文化大百科全书和旅游从业者的教科书,为促进江西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作出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江西,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扼八省之要冲。据考证,距今1万多年前,赣鄱先民即已开始开发这片热土。万年仙人洞、吊桶环发现的稻作遗址,把世界栽培水稻的历史推到1.2万年前。瑞昌铜岭、樟树吴城、新千大洋洲的三次重大考古发掘,见证了商代文明在江南兴盛的历史。汉高帝初年(公元前)设豫章郡,自此江西有了明确的行政建制。江西人向来以耕田务农为本,读书上进为要,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名贤,为锻造华夏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田园诗之鼻祖陶渊明、“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一代文宗欧阳修、理学双峰朱熹和陆九渊、“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还有千古忠臣文天祥、《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一代画圣八大山人、科学家宋应星等,都是名家巨擘,贤才大德。据统计,自唐至清,江西前后有进士1.05万人,占全国的10.67%;文科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人,其中状元42人。
江西籍历代宰辅近人。这些知名的文人学者、仕宦举子,留下1万多部古籍,以及大量讴歌江西山水风物的经典诗文歌赋。南昌、景德镇、赣州、九江、吉安等历史文化名城,婺源、浮梁、星子、乐安、高安、安义等地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滕王阁、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景德镇古窑、吉州永和窑、赣州宋城遗址群等历史名胜遗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西的版图上,饱经风雨的青砖黛瓦,诉说着绵久而厚重的历史。
江西还是佛道两教的重要祖庭。晋代高僧慧远在庐山结社专修,开中国佛教十派之净土宗,东林寺成为净土宗发源地。唐代江西“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解决了佛教发展史上的硬件和软件问题,确保了佛教的庄严性与崇高性,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北宋禅宗“一花开五叶”,逐渐形成“五宗七家”,其中“三宗五家”源于江西。东林寺、净居寺、真如寺、能仁寺、洞山、宝峰寺、百丈寺等佛门圣地,每年吸引无数中外僧徒香客前来朝拜观光。汉代张道陵和他的曾孙张盛在龙虎山创立中国道教天师道;以纪念晋代许逊为主的万寿宫在道教中独树一帜,伴随江右商帮遍布全国。龙虎山、三清山、阁皂山、麻姑山、玉笥山、葛仙山、南昌西山等成为道教圣地。
江西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泽有鱼虾菱茭之利,山有果实竹木之饶。嘉蔬精谷,擅味八方,田畴膏腴,桑麻沃然”。景德镇为千年瓷都,精美的瓷器及制瓷技艺源远流长,蜚声中外。南昌瓷板画、婺源徽州三雕、歙砚金星砚罗纹砚制作等传统技艺巧夺天工。樟树产四特美酒,又为中药与中成药云集之地,号称“中国药都”。庐山云雾、井冈翠绿、婺绿浮红、遂川狗牯脑等,均为茶中珍品。
婺源油菜花号称全国三大花海之一,南丰蜜橘历来是皇家贡品,余江、婺源等地的木雕天下闻名。鄱湖珍珠、万年贡米、宜春茶油、赣南脐橙、南安板鸭、广昌白莲等,都是人们喜爱的名品。江西的矿产资源特别丰富,有“世界钨都”“稀土之乡”的美称,铜、钨、铀、钽、金、银、重稀土“七朵金花”的储量位列全国前茅。
江西自古交通便利,民风纯朴,加上两宋文人治天下的化育,北人南下迁徙、江西填湖广的历史演绎,铸就了临川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江右文化的时代烙印。江西作为中国南北交会的大通道和民族迁徙融合的聚散地,许多山野乡村保留着各自的传统习俗,颇具情趣,谦恭好客更成为江西老表的性格特征。
赣南是客家摇篮,龙南等地的围屋系中国一绝。南丰、婺源、乐安、萍乡等地的民间傩舞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活化石。弋阳青阳腔、江西采茶戏等地方戏曲脸炙人口。鄱阳湖畔的渔村风情,沪溪河上古越族崖墓悬棺葬俗和鸠鹚捕鱼,樟树镇的“药墟”,南昌绳金塔和西山万寿官的庙会,文港笔市,赣南兴国山歌赛会等,都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参与价值。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近26万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江西有革命遗址多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工人运动摇篮安源、改革开放思想发源地小平小道等为代表的红色圣地,以其光耀千秋的伟大精神,共同构成中国红色历史中的璀璨瑰宝、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魄忠魂。
江西的山水,独特秀美。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功山、明月山、三百山、大觉山……山山钟灵毓秀;鄱阳湖、庐山西海、仙女湖、阳明湖……湖湖水碧天蓝。从山脉走势看,东部的怀玉山、武夷山,南部的大庾岭,西部的罗霄山、幕阜山,像一道道翠绿的屏障,绵延不绝,环抱赣鄱大地。
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像五条舞动的丝带,汇集成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最终向北流入长江。山水含灵,相辉相映,使江西既具有温婉灵动的江南之美,又不乏奇崛峭拔的峥嵘之气。
这里是红色摇篮,这里是绿色家园,这里是古色厚土,这里是神奇的江西。毛泽东同志曾经称赞江西“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套丛书取“江西风景独好”为题,一方面是要表达对历代先贤和大自然丰厚馈赠的最高礼赞,另方面也借此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江西旅游品牌。我们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走进江西,游在江西,乐在江西。方志文化说江西—《江西方志文化丛书》序
《江西方志文化丛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套丛书是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动员全省地方志系统力量,历时三年多合力打造的一套精品文化丛书,由《江西书院》《江西古代名人》《江西名人墓》《江西寺观》《江西古楼塔及牌坊》《江西地方戏》《江西进士》《江西古窑》《江西古祠堂》《江西古桥古渡》10分册组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用通俗、准确的语言介绍了江西最具代表性的十个方面的地域特色文化,全面展示了江西的文化成就和人文精神。
这套书能让你在短时间内较完整地了解江西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历史到现实,从记忆到实物,从自然到风俗,你能想到的可以记载的、言说的、描述的,许多以往从来没涉及的领域,这套书都收入了。如此大的体量,却精心布局、巧妙叙述、毫无赘言,实属不易。这套丛书是江西地方志的首套“丛书”,也是目前全国首套方志文化丛书。它可成为您从书本上走进江西的重要选择。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从水草丰美的鄱阳湖到巍峨耸立的井冈山,从豫章故郡到古塔牌坊,一砖一瓦间带着精工巧劲,一唱一和间藏着质朴纯真,随处都透着自然的灵气,闪耀着人文的光芒。这片山水之地如此,写她的书自然也是玲珑妙笔,一字一句都浸淫着这块物华天宝之地的秀美琳琅,既有宽阔立意的舒展,又有细到末梢的精致,既有基于考据的严谨,又有字字珠玑的陈述。
这套书的设置就是这样,脱胎于古老的“志”,来源于芳香的古籍,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具有时尚阅读的快感,便捷中包含着活泼。这是一套传统的志书专题,又是一套时尚的文化读本,行家里手可以用,蓬头稚子也可读。
在书海中随一拾贝,就会收获颇丰。《江西书院》,摆在整套书之首,是因为它在江西文化历史上具有的物质人文双重意义。江西的书院有千年历史,数量居全国之冠。正因为书院的繁荣,江西文化名人才星光璀璨,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了江右文化史的一座座高峰,“区区彼江西,所产多材贤”。书院的建设还留给人们教育管理的智慧启迪,不仅提出了教育核心价值观,精美的建筑布局还反映着“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至今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诗礼传家、教化盛行的江西,名人辈出。《江西历代名人》《江西进士》以科举为载体,收录了影响江西的历代翘楚以及科举制中进士及第的有为英才。从书中可以知道,江西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并非空穴而来,从两汉至明清,处处可见居庙堂之高的江西人。唐宋以来,随着科举制替代门阀制,通过考试实现抱负的人才越来越多,唐至明清,江西进士占了全国的10.67%,其中状元48人,官居宰相有28人,副相62人,“二十四史”中立传者余人。历史舞台上不时有江西人风采,来与去,起与伏,灿若星河。
名人终有一个归宿,这就是名人墓。它们散布于鄱赣大地,引人注目凝神。《江西名人墓》一书,重点突出,资料详尽,完整介绍了长眠于江西的历代名人,展示了不被人们注意的又一处重要人文景观,角度独特,让人深深感受到江西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体会名人墓的存史价值、教育价值、旅游价值、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追寻名人踪迹,感受名人效应。
寺观是道教和佛教的传承场所,一座道观、一座寺庙,是精神想象的寄托,也是济世救命的家园。江西藏秀于山,守朴于水,正是道家、佛家安心思考的所在。从东汉张道陵在江西龙虎山开创天师道龙虎宗以来,江西有名的大山都有了道家、佛家的身影,其中不少还是开宗立派之所。《江西寺观》一书就详细介绍了这一重要的文化传承。
儒家文化也同样浓墨重彩。彰显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家族古祠堂,在江西数量多且保存完好。古祠堂是古代家族神圣的殿堂,是宗法家庭制度的延伸,是对祖先长辈的追思缅怀,也是对家文化的信仰纪念。
江西的祠堂大多建于明代,其中有不少是为了纪念开基祖先或者祖上某位成就非凡的先人而建。这些古祠堂承载着家族的光荣和希望,大多精美典雅,气度雍容。一代代子孙在这崇文、正气的建筑中祭祀祖先又奋进未来。《江西古祠堂》将这独特的人文历史记录下来,见证着江西家族文化的古往今来。
古楼塔及牌坊是一种具有古代传统建筑美丽的独特存在。古楼塔大多建在江河岸边或者在林木秀丽的山峰之上,有的雄伟高大,有的古朴庄严,与“榜其闾里”的古牌坊一起,传达着古人的审美和善恶判断。《江西古楼塔及牌坊》中的座古楼塔,座古牌坊就这样将具有江西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一一介绍开来。
古桥古渡是江南河网之乡必不可少的建筑。古代的桥梁建筑师们用辛劳和智慧,打破河流的屏障,突破地理的局限,将被河流分割的土地和人们连接起来,便利交通,繁荣生活。《江西古桥古渡》记录了江西多条河流上(边)曾经或者至今存在着的桥渡,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流动血脉。
能工巧匠的双手之妙更凸显在烧制出来的一件件精美陶瓷制品。江西作为中国产陶最早的省份之一,烧制陶瓷的古窑至今薪火相传,生产的陶瓷艺术品依然远销海内外,是江西的一张名片。《江西古窑》从历史到现实,将江西这一人文特色徐徐展现开来。
歌声悠扬,丝竹传情,在文化的百花园中,江西戏曲的一幕幕精彩纷呈无不蕴含了江西深厚且灿烂的历史文化。它声情并茂,千古流芳,采茶戏以及四大声腔的后裔在江西不断发展演绎,在唱演中反映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展现了高雅的艺术魅力。《江西地方戏》记录了这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流变,展现它的独特价值。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自古以来离不开地方志。而由地方志转型的方志文化丛书,通俗易懂,是广大干部群众读志、用志和传志的好读物。这10册书选取不同角度,相互呼应,重新梳理和构建了江西从古至今的物质文化发展,完成了对江西地方文化的梳理,是当今方志文化研究的重要集成,填补了许多空白,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的重要时代背景。这套丛书的编辑发行,对于坚定江西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精美的文化丛书,将风景独好的江西推荐给世人。
讲好海昏侯故事的精彩之作—《千古悲催帝王侯》序
刘贺墓是江西发现的第一个皇帝墓。经过五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的深入,在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原本僻静的墎墩山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这个惊天大发现,足以让世人震惊。据权威考古专家评定,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保存最好、墓主及主墓内部结构最完整、墓园区及城池区布局最清晰、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大遗址。这对于研究我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历史和艺术价值。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获得了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世界重大考古田野发现奖等多个奖项,为国家和江西争得了荣誉。
毓秀钟灵,天佑江西。大美无言的寥廓山川,总是无私地向人们呈现它精彩绝伦的丰厚宝藏,展示出它载育万物的历史秘密。我多次到过海昏侯墓葬遗址现场,作为一名对考古发现充满好奇的人,深为遗址的完整性、墓园的唯一性与文物的丰富性而惊讶,为古代先人的文明遗留而叹服;而作为一名负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保护研究的管理工作者,面对先人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以上能对得起列祖列宗,下能造福于子孙万代的历史担当肩负重责。
自年到江西工作以来,足之所至,情之所生,我对江西这方水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着更加深切的体会,内心时常由衷地生出一份自豪与热爱。海昏侯墓葬的惊天问世,无疑是全国乃至世界性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我们这一代人有幸欣逢,更有责任认真对待这份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做好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真正做到“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值得深入思考、通盘规划、稳妥推进、系统安排。江西省委、省政府已经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利用作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保护、研究以及遗址的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
文物,非纯粹之物,以其寄托文化之故。考古大发现,说到底是对历史人文的重现。沉寂千载的文物遗址,其真正价值在于文物背后曾经生活过、哭过笑过的人。海昏侯墓的重大特色之一,就在于墓主的特殊性。刘贺这位王室后裔身份复杂,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先后经历了王、帝、民、侯四种身份,一生跌宕起伏,悲怆早逝,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其为人、政治作为,以及其废立原因等等,史学界多有争议,民间更是传说纷纭。总之,在这位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墓葬主人的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为了揭开海昏侯之谜,使海昏侯墓世界文化遗址考古公园保持长久的、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打造江西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名片,并使之成为南昌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引爆点,我们迫切需要史学界、文学界、文化界各路人才,特别是江西的学者和作家,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贡献力量,对刘贺、对海昏侯墓积极开展研究与宣传,破解历史迷雾,讲好海昏侯故事。
黎隆武同志写作的《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结合墓葬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从扑朔迷离的正史和奇闻轶事的野述中,条分缕析,穿越历史风烟,以独到的宏观视野、真实的历史细节和生动流畅的描述,将汉废帝刘贺传奇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全新的有血有肉的刘贺。
作者以史为镜,与古人对话,夹叙夹议,采用史实证据和人物对比手法,从王位争夺、权力角逐、从政智慧、成败得失的前因后果中,探幽发微,阐发自己对家国的深刻思考,对民族的赤诚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明彻剖析。
这对于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刘贺以及海昏侯墓遗址,都有着莫大的帮助。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慢慢撩开了历史的面纱之后,作品最后部分还别开生面,以假设历史可以重来、刘贺可以再生的方式,展开了深度对话,提出有权不可任性、年轻不可任性、有颜值不可任性、有功劳不可任性、有靠山不可任性、有冤屈不可任性六个维度的全方位思考。这种思考,既是来自历史深处的深刻启示,更是对当下为政为人的理性警醒。刘贺所生活的风云际会的汉代,早已成为遥远的历史;而历史大背景下其人物传奇命运所折射出的为政之道、人生哲理等丰富内涵,却历久弥新,值得后人一再品味。
史家常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站在海昏侯遗址前,遥想刘贺的前世今生,作者作出这样别出心裁的解读与思考,足以说明,这不仅是一本有助读兴、促进旅游文化发展的寻常图书,也是一部称得上严肃认真、发人深思的史家著作了。随着海昏侯墓考古发现的深入,尤其是大量出土的木椟和竹简的破译,我们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海昏侯主题作品涌现出来,推动江西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更上层楼。
说给世界听的江西故事—《瓷上中国》序
在人文日新的历史长河中,人杰地灵的江西是中华文化版图中的一方特出之地。景德镇,当之无愧称得上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秉承水土宜陶的天然优势,更有赖于无数人士开物成务的求索与创造,以4年宋真宗赵恒因感于该地所产贡瓷色质如玉而以年号“景德”赐镇为转折点,这座“窑火通明两岸红”的南方小镇,创造出了天下称颂的传奇。
历经千年来奔流昌江、熊熊窑火的水火淬砺,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瓷器扬名四海,凭着代有超越、蒸蒸日上的制瓷业,成就其“千年瓷都”的巍然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景德镇及景瓷更以其玉质金声、高品洁性,升华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徽章与符码。和柔软光洁的丝绸一样,玉骨冰胎的景瓷浑身散发出的典雅气质、精美神韵,折射出中华文化独有的人文内涵。
不同的是,丝绸易朽而瓷器恒存。即使在历史的沧桑劫波中被重创成碎片,景瓷仍然顽强地闪烁着文明之光。“China”与“china”这一众所周知的称谓叠合,昭示着西方欧美世界长期通过景瓷这一内敛而高贵的器物来感受中国人文质地的历史。年,由国家文化部发起的首届驻华外交官“中国文化之旅”活动,就是在江西景德镇拉开序幕的。风靡世界的景瓷,为国人赢得多少骄傲与荣光!
令人尴尬的是,随着现代工业的转型、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全球化潮流的席卷,在农耕文明时代推陈出新而登峰造极、在新中国成立后顺应时代创获工艺新局的景德镇制瓷业,此后一直面临着国内其他新兴产地乃至域外的挑战,悲壮地陷入低谷。记得有志于重振景瓷的现代名人杜重远当年曾说,景德镇乃我国第一产瓷名区,亦世界瓷业之发源地,其景况之隆替,非特关乎民生之枯荣,抑且关于文化之兴衰,国人对此当甚关心。以昔鉴今,深谓前贤言语之沉痛。今天屡说“逝去的辉煌”的局面,着实让景德镇人坐立不安,也让他们困知勉行,努力寻找新的突围机遇以重振瓷都雄风。
老树着花,馥郁弥香。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景德镇逐渐呈现出可喜可贺的活力生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而且还成功复原、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艺术家,怀着朝圣的心情,追随前贤的旧踪,来到景德镇寻找艺术之梦与文化发展机遇。
他们以特有的历史感受与艺术实验精神,融会绘画与瓷画,开创多种多样的瓷艺新形式,与时俱进地探索出文化产业化新途径。这种业态的新变与人员的汇集,形成全国瞩目的“景漂”现象,印证着在当下大面积都市化这一大背景下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恢宏底气与氤氲地气。它不仅意味着“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一历史盛景的重现,意味着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传统工艺衰败后的新生,更意味着一种在陶瓷工业与旅游产业、经济与文化产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伴随着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发展机遇。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今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文化在拉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加就业、提高国家产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一时代大背景来看,景德镇可以说面临着自宋代建镇、新中国升级为省辖设区市以来的第三次利好的历史转折点。如何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址遗产,完善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文化资源的合理配制,加快文化产业创新,推动景德镇由工艺美术之城转型为艺术之都,提升其全球陶瓷圣地的影响力,成为摆在景德镇、江西省面前的一道大考题。
景德镇没有必要去与别人攀比瓷业的规模大小、产值高低、人数多少,而是要守正创新,将完整复杂的古瓷业体系及其所蕴涵的“千年瓷都”非凡的文化底蕴这一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赋予新的生命。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阐发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会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一个典型个案,一次努力探索。
自从年到江西工作以来,我走遍了江西所有的县域,对这方水土优美的自然风景与悠久的人文历史感情日升,对景德镇作为江西特色独具的历史名城的发展与涅槃新生多有期待。作家、学者胡平先生,我此前知道他的作品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