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
公元前年,西汉汉武帝时期,正式成立了一个官署,名为“乐府”,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诗、音乐整理改编并创作以进行演唱及演奏等。这种用以歌唱的诗在汉代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到:"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由此我们也得知,汉乐府诗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叙事手法来抒发情感,“汉乐府”诗的兴起代表着叙事诗进入发展成熟的新阶段。
乐府诗从其内容来看,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1、郊庙歌辞。
例:《练时日》摘录
练时日,侯有望,爇膋萧,延四方。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灵之车,结玄云,驾飞龙,羽旄纷。灵之下,若风马,左仓龙,右白虎。
2、宴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例:正旦大会行礼歌(摘录)
穆穆天子,光临万国。多士盈朝,莫匪俊德。流化罔极,王猷允塞。嘉会置酒,嘉宾充庭。羽旄曜辰极,钟鼓振泰清。百辟朝三朝,彧彧明仪刑。济济锵锵,金振玉声。
3、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例:两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军乐
1、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例:两汉佚名《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例:南北朝佚名《木兰诗》摘录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三、来自于民间的歌辞
1、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即为相和曲”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例:两汉《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例:南北朝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3、杂曲歌辞:有写心志,抒情思,叙宴游,发怨愤,言战争行役,或缘于佛老,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故称杂曲。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例:两汉佚名《孔雀东南飞》摘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从以上例诗中我们能看出,汉乐府诗多使用生动的口语,押韵自由。其中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在乐府诗中,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命名曰“歌”,曰“行”,如佚名的《匈奴歌》、《敕勒歌》、曹操的《短歌行》,如陆机的《长歌行》等,它们是初唐后建立起来的“歌形体”的早期的雏形。《唐音癸签·体凡》中记载:“《乐府》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总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与歌行”皆始汉,唐人因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