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一个农村娃,叫大刚,为改变祖辈土里刨食的命运,考上中专,毕业后在市里有了一份自己的工作,幻想着自己努力挣钱,让辛苦了半辈子的父母跟自己一起过上城里人那样的幸福生活。娶了一个同样从农村考学出来的女孩,女孩叫小翠。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农村,但都来自普通农民家庭。在城里安家,还没有站稳脚跟,他们的生活刚够温饱。
小翠不喜欢家里面来客人,大刚则喜欢热闹。大刚偶尔请同学、同事来家里吃饭,小翠只以家常便饭招待,还带有一脸不悦。大刚都理解为自幼丧父的小翠节俭惯了,不喜欢他的“铺张”,也就不再招呼那些周末不回农村老家的单身同事了,他觉得主要是经济拮据,生活好些了,一切都会转好。
有一天大刚接到母亲电话。说想他了,要坐公交来看他,还要在这里小住两天。他高兴得像个孩子,连连说“来吧来吧”!
大刚心里清楚,妈这是看看有没有活儿需要她干,总觉得他俩还年轻,有好多家务活儿做不来。
放下电话心里犯嘀咕,要是妈来了,小翠会高兴吗?于是他给小翠打个电话,郑重的说:“小翠啊,今天家里来贵客,买两菜,好好招待吧”“到底谁来?”小翠不耐烦的问。“是你妈也是我妈,咱妈要来!中午到!”大刚含糊其辞道。
小翠下班后,迫不及待地跑自由市场买了鸡鸭鱼肉,各种时令蔬菜。回家麻利地烹炸煮炖,摆了一桌。边做边哼着小曲儿等待亲妈的到来,合不住嘴的笑。不大会儿,门开了,大刚和婆婆一起进门。满屋飘香,大刚高兴地夸赞媳妇儿手艺好,孝顺。全然没有看到小翠那晴见多云继而又立刻放晴的脸。婆婆走后,小翠沉着脸抱怨,为什么不告诉我是你妈不是我妈,让我破费那么多?大刚说不都一样吗?哪个妈不都得好好招待?何况咱妈宰鸡杀鹅的从老家给带来这么多好吃的,不一直都在夸你把家收拾的好,把我照顾的好,会过日子,当妈的就是惦记咱们,这不,原本打算住两天呢?结果走了,我明白,肯定是惦记咱爸不会做饭舍不得留下他一人在家,是吧。小翠一扭身,回了卧室,“咣当”一声把大刚和他的半截话关在了客厅里。
过了个把月,大刚又打电话来,那时候不像现在人人有手机,就是单位收发室里“公用电话”,打了好几次电话才找到小翠,大刚兴奋地说:“翠儿啊,咱妈来了,说在咱家住一阵子。你一定要做点好吃的昂!我与妈一起回去”小翠漫不经心地问:“知道了,到底谁妈啊?”“亲爱滴,是你妈,也是我妈!”“我给妈买一件棉衣去,这大冷天她穿单衣来的!”小翠心想,婆婆又来了,来就来吧,这刚到就去买衣服,不知道我们小日子艰难吗?家里出了个冰箱,啥电器也没有,哪儿不得花钱啊!又忽悠我,上次就是这样说,这次准错不了,一定还是婆婆。看我给她做好吃的,瞧好吧!
下班回家,小翠熬了稀饭,蒸了窝头儿,准备了一盘子老咸菜。躺床上静静地等着“婆婆”到来。她早就想好了,婆婆一进门自己就装不舒服,哼!让她自己享用吧!门开了,大刚与岳母进来,高声喊:“妈,今天敞开了吃啊,我提前给翠儿打电话了,做好吃的给妈。翠儿,妈来了!”“知道了,我不舒服,你们自己吃饭吧!”卧室里传来小翠懒懒的声音。桌子上的饭菜,一点点也不比自己在家吃的好,这就是女婿说的好饭?平时女儿都吃什么?老太太看在眼里不禁暗自落泪。“我的翠儿啊,妈要是早知道你过得还不如妈,我就是去大街上讨饭吃,也不来打搅你啊!”
听见亲妈说话,小翠蹭得从卧室窜出来,“妈,怎么是你?”老太太说,唉,别提了,妈不小心伤了胳膊,也干不了活儿了,天天在家白吃饭,你哥打工不在家,家里家外你嫂子一个人忙活,妈都成了“累赘”,一个手干活儿不方便,有时候碗洗不干净,你嫂子就打鸡骂狗,难听话妈听了无数。妈也知道家里一个女人家带俩孩子不容易,妈不怨你嫂子,好歹妈是过苦日子过来的,都能受了。就是最近胳膊总疼,原想受伤的胳膊自己能长好,谁知不见好转。医院给看看,就跟你嫂子说想你大姨了,我去看看老姐姐。妈啥也没有给你带,空着两手坐车来看病,还得让你给花钱。“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老太太老泪纵横。“好容易来城里投奔女儿吧,哪知你过得还不如妈呀,这好饭才吃窝头儿,我苦命的翠儿啊!”
想想嫂子,看看自己,她羞愧万分,扑通给妈跪下了。
从此,小翠再也没有想过“亏待”婆婆,无论哪个妈,照顾得一样好!
作者介绍:江南,本名王果凤,中学英语教师,河北省元氏朗读者,县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协会会员,民俗协会会员,钟爱教育事业,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孝文化的践行者。曾在县、市级刊物发表作品多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