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车标 >> 正文 >> 正文

锦溪的这批文宝,是一部江南水乡古镇活着的

来源:江南 时间:2022/6/24

粉墙黛瓦,流水潺潺

这是江南水乡独有的文化标记

青砖古窑,星火缭乱

这是锦溪砖窑跳动的历史脉搏

在江南水乡文化的脉络里,锦溪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不急不燥跳动着,至今完整保存着一大批文保单位,江南风貌形神兼备、水乡风情神韵不散,让千年锦溪水乡古镇一路烟雨到现在。

锦溪的这批文保单位

是一部活着的江南水乡古镇历史

锦溪文宝——水之韵

水巷

一溪穿镇而过,朝阳暮夕,满溪跃金,泛舟溪中,胜似神仙。

建于明、清的锦溪古内河水道,河道纵横交错分布在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河道至今保存着驳岸、河埠、水墙门、过街廊棚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小桥流水人家,锦溪依然是当年江南的模样。

河道上原有古桥梁36座。目前仍有古桥10座,58处驳岸小品,个缆船石,大部分由花岗石及青石构筑,保存完好。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水乡锦溪多桥,素有“三十六顶桥”之美称,它们或平或拱,无不俊美。走过了锦溪桥,便穿越百年。

桥?小档案

向上滑动阅览

溥济桥俗称“陈家桥”,东西走向跨于锦溪镇中市河,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弘治二年(年),里人陆溥、陆济筹款建造。桥全长15.4米、跨度5.8米、桥面中宽2.95米。拱圈为分节并列砌置,桥体大部分由青石砌筑,桥栏部位原为木栏杆,后期(建国后)改为青砖及花岗石杂砌而成。年公布为昆山市第批文物保护单位。

十眼桥位于锦溪镇坟塘港,南北走向南跨于坟塘港,梁式十孔,有苏州小宝带桥之美称。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桥全长52米,跨径5.85米至3.22米不等。桥身大部分由花岗石构筑,水盘石局部为青石。部分桥梁上有雕刻。十眼桥造型古朴,它与古莲池、文星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池景区。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里和桥始建于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年)重建,俗称“南观音桥”,又称“南塘桥”。南北走向跨南市河上,单孔石拱桥,花岗石砌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长22.4米,桥面宽3.1米,净跨9米,矢高4.8米。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天水桥南北走向跨于油车港上,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永乐五年(公元年),由郭子敬捐款建造,清顺治九年(公元年)重建。桥全长17.2米、跨度6.0米、桥面中宽2.7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桥体拱圈、水盘部位全部为青石材质,桥墩为青石与花岗石杂砌而成。桥联:东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西向“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普庆桥又名俞家桥,位于古镇镇区南隅处。此桥是古镇独一无二的度全圆形拱桥。初建于北宋,雍正十年(年)捐资重建。桥为花岗石质地,东西走向,跨于市河上,保存基本完整。有桥联“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其朴素的整体造型辅以优美的轮廓线条和简单的局部构件雕刻,反映了锦溪人自古以来的审美观念,而其严谨的结构对研究古代石桥的科学意义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建筑。

朝阳桥位于锦溪镇朱浜村祝家甸自然村,东西走向跨于祝甸村内河道。桥建于年,单孔拱桥,由灰砖筑成。桥长21.48米,宽2.36米,矢高3.5米。朝阳桥是目前昆山体量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砖确桥。年公布为昆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锦溪文宝——宅之朴

锦溪的民宅,一如锦溪人的性子,稳重、宁静、俊郎、朴实。既散发得出花香,又飘得出油盐酱醋的味道。屋如其人,广厦至今。

丁宅

丁宅位于锦溪镇上塘街丁家弄,建于清代,原有十一进,现存轿厅、正厅、堂楼等五进,坐西朝东,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柱础为花岗石,主厅梁架扁作,有精雕的缠枝花卉山雾云,其上另有八吉祥图案,堂楼梁架圆作。主厅前有五层砖雕门楼,由下至上第层为吉祥浮雕图案,第二层书有“聿修厥德”、两面雕有戏曲故事,第三层松竹动物镂雕图案,第四层斗拱,上承第五层砖顶。整座建筑水作、木作工艺精湛。现为“文肇古镇”展馆。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陈三才故居

陈三才故居位于锦溪镇敦和里2号,黄公桥北堍,建于清代,这里是陈三才祖辈居住房,后迁居苏州,现存堂楼3座,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03平方米,占地面积平方米,硬山式顶,花岗石柱础,木制满天星半窗,院内有砖细门楼一座,水作工艺精细。宅院内东南角有一古井。年公布为昆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夏太昌

夏太昌(夏泰昌)宅位于锦溪镇上塘街新弄5号原为泰昌提庄布店,现为夏伯常,夏季常后人私有住宅,现存三进,坐西朝东,硬山式顶,纵头脊,花岗石柱础,墙体为空斗砌,书条式半窗,鹤颈轩上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西南处有一古井。年公布为昆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宅

杨宅(亦称“沈宅)建于清后期,坐北朝南。前后共三进,第二进主堂楼梁架圆作,前轩廊为一枝香鹤颈轩,门窗形制有满天星格长、短窗,花岗石柱础,堂楼前有砖细门楼一座,纹头脊,挂落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整体建筑保存较好,水作和木作工艺较高,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宅

王宅位于昆山市锦溪镇下塘街王家弄,建于清代,占地面积平方米,现存三进,坐东朝西,硬山顶,圆作四界梁,花岗石柱础,宫形长窗,青砖铺地,条石台阶。近年维修,保存较好。现为“马若特泥禅坊”展馆。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墓区公所

陈墓区公所旧址位于锦溪镇下塘街与天水街交接转角处。建筑坐东朝西,为前、后两座二层楼房,始建于民国时期。年,辛亥革命后,废除封建官制,昆山、吴县陈墓曾设区、镇(乡)两级行政机构。民国18年,昆山县陈墓为第六区,区公所设于陈墓,设区长及办事人员,为区行政机构。民国26年冬,日军入侵,国土沦陷,区、镇机关自动解散,吴、昆陈墓镇成立维持会,陈墓区公所沦为日军驻扎地。年,陈墓区公所成为基督教堂的浸信会分堂。现为公房、有居民租住。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年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锦溪文宝——文之缘

锦溪人历代崇文,位于五保湖畔的文昌阁便是见证。

文昌阁又名“文星阁”、“片云阁”,位于锦溪镇古莲池西侧,始建于明朝,清康熙年间重修,为三层楼阁式建筑,砖木方形结构,飞檐翘角,平面作正方形,底层坐西朝东,面阔一间5.63米,进深5.63米,前有露台。阁高三层,高15.6米,总面积平方米。四面设窗,飞檐下有八个铃铛,宝瓶式刹顶。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通神道院原名“天庆观”,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南大街西首。始建于宋代,元时增建正山门,明正统十三年()重建,康熙年间重修,清乾隆三十二年()毁,清嘉庆五年()建造三清殿。今存东岳殿,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为清代所建。

大殿坐北朝南,面阔14米,进深9.4米,檐高3.3米,硬山顶,檐下有雕刻彩画。房屋基础为青石,内部梁架有斗拱,梁架扁作,山雾云雕刻精美。整座大殿的水作、木作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为锦溪粮库用房。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锦溪文宝——窑之火

锦溪水土与火结合

便把青砖黛瓦定格了江南的颜色

七十二只窑的窑火

让锦溪砖瓦之乡的美称红编了大江南北

祝甸窑址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砖窑窑业遗存,位于锦溪镇朱浜村祝家甸自然村。祝甸窑产生于明末,现有遗存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又作扩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传统砖窑。祝甸烧窑传统年来历代传承和延续。祝甸窑具有活态遗产的特性。祝甸窑现为江苏省境内分布密度最为集中的一组古窑址群。保存完整的祝甸古窑址群,依然看得到当年锦溪烧制砖瓦的红火日子。6年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锦溪文宝——水之情

陈妃水冢位于锦溪五保湖内,于年重修,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宋孝宗(-年)在位期间,金兵入侵,孝宗携眷南迁临安,途中陈妃病殃,立水冢而葬,锦溪因此改为“陈墓”。

赢得寒溪尚姓陈

君王情爱随流水

空怀香玉闭佳人

谁见金凫水底坟

文徵明的《陈妃水冢》诗不但表达了自己凭吊古人之内心感受,还巧妙地点明了古镇得名的缘由。

对于“水冢”还有一个神秘的说法:无论是水涨水落,那个“独圩墩”始终高出水面一定的距离,从没被大水淹没过。

“陈妃水冢”和“莲池禅院”使古镇笼上了一层帝王文化的色彩,使古镇更加鲜亮了起来。

除了文徵明外,明代的高启和沈周等人挥笔抒怀。高启的“遥闻帝子葬陈妃,未许青山觅翠微。江底有龙成穴地,水中无辇到泉扉。”沈周的“君恩付流水,无复吊仙妃,有客捞明月,香魂应借辞”都是对“陈妃水冢”的千古绝唱!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想象。

水巷、民宅、桥、窑等等

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特点和工艺造诣

承载着锦溪人文的厚重

完整地呈现了江南文化独特魅力

成为一抹看得见的水乡记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