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一生很少写诗,但极善诗,偶尔下笔,便成绝唱。年,张勋复辟。正在南开求学的周恩来,看到老师张皞如先生所写反对张勋复辟的诗后,立马和诗一首。诗云:“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短短二十八个字将当时的国家形势描绘得恰如其分,尤其是将图谋复辟的张勋们及其劣行比作“虫声唧唧不堪闻”,更是一语中的。
年,十九岁的周恩来东渡扶桑求学,挥毫写下了一首七绝:“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的报国情怀在诗中堪称表达得淋漓尽致。后来他将是诗重新书写,并且在诗后添了一则注释,称“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轮扉兄以旧游邀来共酌,并伴以子鱼、幕天。醉罢书此,留为再别纪念,兼志吾意志不坚之过,以自督耳。”
此前此后,周恩来还写过《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春日偶成》两首、《村望》一首、《献翁》一首。比如《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云:“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鳌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同侪争疾走,居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春日偶成》云:“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村望》云:“国破山河在,村残草木深。感时勿落泪,誓叫寇惊心。烽火连岁月,捷书抵万金。白头休志短,患除贺更新。”《献翁》云:“战火洗劫万室空,吾侪争见九州同。华师尽扫列强日,捷报飞传告鳌翁。”
上述七首诗毋庸置疑地凸显了周恩来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高远的人生志向、强烈的爱国热忱。其中“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一句,即便放在当下,都是人们最好不过的“座右铭”。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发行的《新华日报》就此撰写了一篇社论。印好的报纸即将投放之时,倒行逆施的国民党当局居然霸道地将“社论”撤销。在此紧急关头,睿智的周恩来大笔一挥,写下了一首诗头“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四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十六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担任国家总理,日理万机,寸阴寸用,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诗歌创作,但他仍不忘用前贤们的诗句来教育干部和下属。如他曾以“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鼓励工作在边远地区的干部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又如他曾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告诫工作在国外的外交干部尽力尽责,不畏艰险。至于他本人,在担任共和国总理的二十七年中,没有哪一天不在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担当,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曰“道义争担敢息肩?”
45年前的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光辉形象一直闪耀在我们的眼前,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