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车标 >> 正文 >> 正文

古诗赏析江南画咏鹅

来源:江南 时间:2022/5/11
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320/4594528.html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汉乐府:是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地嬉戏玩耍。

它们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

  头两句是远观,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

“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这里虽然只写叶,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茂盛的莲叶联想到花。

莲花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

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人们在采摘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游戏一般。“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

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的意思。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采莲人的欢乐之情写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王维〔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

  (年-年,一说年—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赏析

  此诗虽然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此情此景,只有心静者才能欣赏。

  “近听水无声”

  活水本是有声的“动境”,而画中的水,看起来真实生动,却悄然无声,这使得画面再次进入“静境”,在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做到游刃有余。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有声无声完美交融,有如天籁!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再美丽的花儿也有凋谢的一天,而只有在画中,花儿才会美而不谢。

  画中的鸟,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更不会因人的到来而受到惊吓,“人来鸟不惊”意味着画中的鸟栩栩如生,表现了画中鸟儿惊人的活力,使诗人误以为是一只真鸟,所以才会发出如此慨叹,此句同“近听水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

  (约—约年)字观光,汉族,婺wù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弯着。

项:脖子。

歌:鸣叫。

拨:划动。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骆宾王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客人跟着骆宾王走到骆家塘时,看到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骆宾王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来描述鹅游水嬉戏的神态,质朴无华却又生动活泼。

  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孩子在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脖子;曲项,就是弯着脖子;歌,唱歌。五个字把鹅鸣叫时的动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两句诗可以让人联想出这样一个画面,一个7岁的儿童站在池塘边,对鹅作诗。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作者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了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后两句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这里,小诗人采用了对偶的手法,白毛对红掌,浮对拨,绿水对清波。

  作者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此处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