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唐佳巍饶少英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桃仙岭街道办事处总面积49.5平方米,1.2万人,辖5个村1个居委会,桃花源核心景区“两山一湖”位于其境内。
一直以来,当地老百姓如何依托景区实现增收致富,是困扰桃仙岭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的难题。年,在街道办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重点工作,多次进村入户、实地考察、论证决策、笃定推进,探索出一条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这就是围绕一个“乡”字开启送客入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年9月启动桃仙岭办事处“送客入村”暨沅江风光乡村旅游线路以来,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先后与湖南省中国旅行社、中青旅长沙分公司等数十家有影响力的旅行社签订了“送客入村”合作协议,短短3个月时间,办事处所属各村(居)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带动当地餐饮、民宿及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收入余万元。游客体验了乐趣,村民得到了实惠。
一、乡土引路,打造特色田园风光
桃花源的内涵,离不开乡土田园,更离不开男女衣著、往来耕作。办事处引领各村(居)采取大户带动、土地流转、政府支持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因景配套,规划各类产业园区。本着“景区延伸到家、设施完善到家、游客接送到家”的理念,先后打造了“万亩桃林、千亩油菜、百亩荷塘、千亩油茶和千亩优质稻”等特色田园风光带,让游客在赏花观景的同时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业,开辟了极具乡土气息的旅游线路。
——万亩桃林。位于桃仙岭村,将桃花源主景区桃林向住家农户延伸,不仅拓展了桃林花海,更引进了优质的蜜桃、黄桃,春天一片花的海洋,把桃花源装扮得更加靓丽,夏秋又是采摘乐园,形成了鲜桃、桃胶及其制品的产业链,让人无需门票即能体验桃花源独特的魅力。
——千亩油菜。位于沅江风光带岸边,办事处整合桃仙岭、武陵渔、白麟洲等5个村沅水岸边的千亩沃土,发动农户连片栽种油菜,面积余亩。游人漫步堤岸,一边是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一边是满眼黄花充满生活气息,整洁的游步道把人们带入见山见水、见人见物的实景天堂,成为各大旅行社竞相订制的旅游线路,同时可创油菜产业收入百万元以上。
——百亩荷塘。“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是一副饱含江南风情的画卷,更是人们心中的向往,办事处充分利用本地沟港洼地,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在桃仙岭村汪家冲等地曲径通幽处,打理出一片荷塘,弯弯叉叉,连绵上百亩。夏日荷花亭亭玉立,或洁白、或粉红,竞现芳姿,秋日莲蓬脉脉相顾,或低眉、或翘首,尽显风流。
——千亩油茶。洞庭湖边,武陵山麓,是野生油茶的故乡。相传桃花源一带的野生山茶油在唐宋年间就是皇宫的贡品御膳用油。办事处所属各村有分布广袤的低山丘岗,野生油茶历史悠久,办事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动大户引领承包空闲山地,成片种植山茶树,如桃仙岭村汪家冲组汪桂芬户流转承包山地余亩,投资余万元,全部栽上了油茶,目前满山茶树已开花挂果,预计3年内即可进入盛果期,按亩产茶油20斤计算,仅此一项年收入达百万元。虽无心插柳,却形成了一片新的景区,每到秋季,花草凋谢时节,这里漫山遍野,山茶花竞相怒放,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二、乡音导游,挖掘本土文化底蕴
乡村旅游的灵魂,就是要留得住乡情。桃花源之所以千古流传,是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作为桃花源原型实景地区域内的桃仙岭,更是蕴藏了许许多多与桃花源相关的历史文化传说。桃仙岭办事处组织专门力量,查阅相关文献,走访当地老人,以传说故事为脉络,以实物景点为载体,整理出一系列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浪漫神话,既有史实考证,又有口口相传的本土文化。一个个美妙的传说都是一个个乡情的串联,也是一份份文韵的传承,讲好乡村的乡俗、资源、文化和发展故事。一方面极大丰富了桃花源文化底蕴的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导游规范向世人展示和推介仙境桃花源。
——桃仙下凡。桃仙岭村部及其广场。相传当年七仙女下凡此处,游戏人间,巧遇刘海砍樵,成就一段姻缘。又说当年孙悟空大闹蟠桃园,把吃剩的桃核仍到了这里,生根发芽,成为桃花源。这里是万亩桃林的中心,也是世界桃林的博物园,让人在隐隐仙气缭绕中聆听上古神话。
——秦氏后裔。在五柳湖村靠近新国道一个幽闭的山冲里,居住着50来户秦姓人家,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秦氏人家家家户户神堂上都供奉着“云霄大帝”神位。相传秦时战乱,云霄大帝指引和保护一支秦氏后裔一路逃乱至桃花源,隐世居住下来,秦氏后裔为感念云霄之恩,时代供奉至今。此地尚存傩愿庙古迹。
——黄闻镇妖。相传沅水流域桃花源段水患不断,白鳞洲江中鲇鱼精兴风作浪祸害百姓,桃花观中有一年轻道长黄闻,少年黄闻立志除妖,在桃花观拜师学道,刻苦勤奋,苦练道术,终于历经凶险降服了鲇鱼精,在搏斗中黄闻与鲶鱼精一起慢慢沉入江中,化为山峰(黄闻山)镇妖江岸,鲶鱼精则化为白鳞洲,与黄闻山(亦称桃源山)一起永保这片水域安宁。黄闻山、白鳞洲由此而来。
——白马雪涛。武陵渔村“白马雪涛”为“桃花源八景”之一。这里原来有个“白马洞”,就是道书上说的“三十五洞白马玄光之天”。在桃花源后门洞下游不远处的沅水之中,它的得名与东汉武陵太守(虎贲中郎将)梁松有关。老百姓为纪念梁松鞭马过江的情景,在岩石上凿了“拨马削涛”几个字。如今在这水流湍急的地方,依然可见一匹骏马在扬蹄飞奔,鬃毛扬起在江水中飘飞,在碧波中抖动,与白花花的浪涛里一起,人们将此景称作“白马雪涛”。
三、乡村增收,拓展旅游产业经济
发展乡村旅游,最终目的是发展地域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桃仙岭办事处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平台,积极主动对接省文旅厅、省发改委关于大湘西、神奇湘东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有关政策,找准“送客入村”这一切入点,把旅游和产业有机结合,实现无缝对接,发挥村级集体主观能动性,先后组建了各类合作社,培育了当地名优品牌,打造了美食美宿,让游客在消费中寻乐趣,让农民在服务中增收益。自“送客入村”启动以来,各类合作社销售农副产品收入近百万元,美食美宿营业额达万元,土地流转收益近百万元,各类服务收益近50万元,真正做到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福地洞天惠泽千家万户。
——合作社+农户。年初,办事处指导并督促各村(居)注册并成立各类实体合作社,村级组织为主,农户以土地资产入股,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资源,年底分红。如渔父村由党员带头,共建共管营运的常德市狮象农业合作社,注册资本万元,当年仅优质稻就实现了多万元销售额。由于品质良好,目前供不应求;白鳞洲村引进外来企业,通过流转土地,成立常德市渔村夕照农业合作社,当年人平直接收益达0余元。像这种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有利于重点打造一村一景,有利于桃花源景区的整体布局,让群众自发参与到景区建设之中,变被动为主动,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培育品牌+农户。“桃花源”是世界级大品牌,享誉中外,但如何把本地名优特产销售出去,还需要有特色的产品品牌。办事处一班人深刻理解品牌的重要性,更深知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是效益的基础。通过产品质量把关、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有效措施,逐步形成并叫响了“小陶家”、“小陶家的菜园子”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把野生蜂蜜、野生茶油、传统擂茶等本地农副产品冠以统一品牌,接受严格统一质量检查,让每一个消费者放心使用。目前,已形成“桃源人家”、“武陵渔家”、“捕鱼郎”等特色农家餐饮,所有品牌均为受益农户共有,互相监督质量,互相公开价格,互相提升服务水平,从根本上遏制了哄价宰客现象,参与品牌营销的农户收益稳步增长。如“桃源人家”农家乐菜品十多年如一日,无论淡旺季均是一样合理价格,虽地处深山,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武陵源家”农家乐连绵数里,从头至尾价格一致,看的是环境,比的是服务,让游客真正享受贵宾待遇。
——美食美宿+农户。“桃花源里住一夜,多活那个20年”。吃、住、行、娱、购、游是旅游业的六要素,吃住首当其冲,桃花源里如何留得住客人,就应在千家万户餐饮民宿上下功夫。桃仙岭办事处心系本地农民,情牵八方游客,独具匠心地推出了“美食美宿”系列服务。五柳湖村、桃花社区上千农户,都是世代居住在桃花源景区内的原村(居)民,特别是桃花源景区南入口提质改造后的五柳小镇,面貌焕然一新,办事处领导干部和村(居)骨干挨家挨户到每家餐饮民宿进行调研指导,从菜品的花色、卫生到床单的整洁及价格的统一,不放过每一细小环节,让来的每一位游客吃的放心,住的舒适,创造了桃花源特有的美食美宿。目前,桃仙岭办事处的美食美宿服务活动正有序推广,逐渐深入人心,游客体验率显著提升。
[责编:李寒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