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二首》选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村居》:
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吧!
2.出示课题《村居》,指导“村”的书写: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寸”字中的点和木字旁的点要相互避让。
初读古诗,感受韵味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识记生字:“莺”是后鼻音,“趁”是前鼻音,“堤”的声母是d,学生易误读为ti,换偏旁识记时进行“堤一提一题”的读音辨析。“醉”形声兼会意,左半部分的“酉”表示酒,加右半部分的“卒”指酒喝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2.指导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写字指导
“诗、村”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注意“童”字下面“里”的笔顺。
对照插图,理解大意
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一想,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由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快乐游戏时的情景进行想象。
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抓住具体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杨柳”等。春天的景色真美啊!唐代诗人贺知章是这样写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示图片,直观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着堤岸的?体会拟人的写法,顺势意会“拂堤、醉、春烟”的意思,结合课后第三题识记“拂、堤、柳”等字。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早春二月,小草生长,黄莺自在地飞来飞去。杨柳长出了嫩叶,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好像沉醉在春烟中。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小孩子喜欢做些什么呢?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散学”是放学的意思,“纸鸢指风筝。
自由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忙着趁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
指导朗读:要读的欢快活泼,突出儿童生活的情趣。
朗读积累,背诵古诗
1.多种形式展示: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等。
2.以补白的形式背诵古诗。
(1)草长莺飞_______,拂堤杨柳______。儿童散学__________,忙趁东风______。
(2)草长____________,拂堤__________。儿童_______________,忙趁_________。
3.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4.配乐背诵古诗。
第二首《咏柳》的学习可以这样展开:
感知诗题
板书:咏。识记“咏”,猜一猜意思,试着组词。“咏”是“赞美、歌颂”,那“咏柳”呢?扩展理解“咏梅、咏荷、咏鹅”等。
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识记生字:“裁”是平舌音,本意指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和载、栽比较,加深印象。
3.写字指导:“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写得端正平稳。注意“绿”的后四笔为“点、提、撇、捺”,与“水“区别。
4.练读,读出节奏。
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碧玉图片,观察碧玉的颜色和光泽,说说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明白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
借助图片理解“丝绦”,知道“丝绦”这里指衣裙上长长的丝带,思考“丝绦”和柳树的相似之处,“绿丝绦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体会比喻的用法。“一树”指满树。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细长的柳枝垂下来,就像无数条绿色的丝带。
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一一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拓展: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这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熟读古诗,积累背诵
分男女生或小组为单位,熟读成诵。
课后练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