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类型 >> 正文 >> 正文

苏东坡与杭州,故宫特展勾起千里外江南人的

来源:江南 时间:2023/6/14
了解下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5608303525990815&wfr=spider&for=pc

年9月1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

对喜欢苏东坡的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亲近机会,即使暂不能至,也以灼灼的目光,北望京华。尤其是杭州——这个苏东坡的“第二故乡”。

就在特展宣布展期前的两个星期,三个天台山男人、金石爱好者:许力、奚珣强、陈洁,组成的一个小team——“我们很不要脸地自称摩崖三杰”,在近三年无数次探访杭州石屋洞后,发现了苏轼留下的暗号——年前,他留在石屋洞的原刻:一块隐藏在角落的石头,还有25个字。

这是目前为止苏东坡留在杭州被发现的最早的摩崖题刻。

它记录了年前,彼时彼刻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的苏东坡的心情和交游。

2.《东南日报》老拓片

3.现刻东坡石屋洞题名

那么,关于苏东坡的故事,还是从杭州讲起。

研究者王水照在《苏轼选集》前言中说,从嘉佑二年()进士登科算起,苏东坡创作生涯四十多年,留下多首诗,多首词,多篇文章。在本次故宫展中,我们可以看到78件(组)苏轼相关文物,包括书法、碑帖、绘画、陶瓷等。

苏东坡的诗文和故事,早已塞满整个西湖。他在西湖群山中散落的、历史文献有记载的摩崖石刻,不断勾起杭州这些“石痴”的兴趣。

苏轼为什么爱杭州?我们又为什么爱苏轼?

先来读一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的第五首。他说: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也就是说——杭州的湖山,是可以安放他的“家”的。

当然,这并不是否认他对四川眉州的故乡情。杭州的重要性确实不可抹杀,这是他唯一两次任职的地方,一次做通判,一次就是杭州市长。

对这一缘分,他是这样说的: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

除了故乡眉州,黄州有东坡雪堂,常州有他终了的家,在杭州,苏轼没有买房子,但失意时,他有最好的友人陪伴;得意时,他与一众文人呼啸山水;他最美的侍妾朝云,是杭州人;他与最好的夫人,有一段杭州时光;更不用提疏浚西湖、开钱塘六井的往事了。

杭州人喜欢苏轼,已经喜欢了近年,今天,他依然活在杭州人的热搜中。

老百姓喜欢他为这座城市留下的独特气质,哪怕吃块东坡肉,也能感觉离他很近。文人喜欢他留下的皇皇巨篇,欣赏他的人格追求,感恩他给这座城市注入的文化气息。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苏海”中遨游,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朵浪花,接受他穿透千年的照耀。

在今天的石屋洞隐秘的暗号被发现

小弟苏东坡与五位大哥

年8月28日,石屋洞,如同千年前苏轼造访时一样也落了一场雨。

杭州风景园林学会文化艺术委员会研究员许力,和另外两位热爱金石的友人奚珣强、陈洁——三个男人,重返苏东坡的西湖,寻访他和石头的新故事。

苏轼一生中唯一两次任职的地方,就在杭州,前一次35岁,任期3年,后一次,他已经52岁,任期两年。

说到这里,必须要澄清一个误会。

很多人认为,苏轼是被贬谪来杭州的。其实,北宋的文官制度,允许官员对现行政策持不同意见,但为了不妨碍政策实施,通常的处置办法,是罢去反对者在京城担任的要职,但一般都会让他们保留原先的级别,去担任地方官,不会对他们问罪。

所以,苏轼两次来杭州,都不是贬官,只是离朝外任。

一个自省的人,总在思考如何面对人生偶然或必然的遭遇。西湖晴雨的变化,让这位诗人心领神会,不过,下点雨也没关系——“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在杭州,似乎找到了一种安定。

那时苏东坡还是“小弟”

那天,苏轼和朋友来到了石屋洞。

这不是一处高调的景点。杭州有著名的三洞:石屋、水乐、烟霞。为首的石屋洞,是五代吴越第三代国王钱弘佐利用原始山体开龛造像。很多人来石屋洞玩,主要为了看看洞内的罗汉,很少人会仔细读石头上的字。

年,许力开始对石屋洞摩崖石刻遗存,进行资料性调查整理。年,他着手对石屋洞残存文字性石刻进行考古编号,逐一制作拓片,同时,进行题记断代分类与著录研究。最终初步得出结果,此次勘查,共发现了自五代后晋至民国时期的91处摩崖题记,其中不包含洞顶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拓制的5条造像题记。

石屋洞长得像一个屋子,天然的屋子,还不是一个房间,而是一个“套间”,有好几个洞。

当年,苏东坡站在我们站着的地方,人间已经又过百年。而我们眼前的地貌,和当时已经不同。因为,西湖的山,是活的。

“证据在哪儿呢?”许力指了指,“你站在这里,就能看见。你看正上方,字不太看得清楚——湖南第一洞天。”“洞”字的三点水上,有一道裂缝。

许力说,这是清道光时期,官员姚元之题写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造型,和清末完全不同,很多是上世纪90年代重新复刻的。但有幸的是,整个洞里,从五代到宋的造像题记保存有近四五十处,非常完整,很多可以佐证宋代和吴越国时期官员的职务——职官制。就像历史学者唐长孺先生说的,摩崖对于证史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它是实物存在的信史。”许力说。

石屋洞内北壁东侧,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苏东坡”题名,一共25个字,释文为:陈襄、苏颂、孙奕、黄颢、曾孝章、苏轼同游,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苏轼的名字排在最后,当时他还是“小弟”。年,那年的2月21日,他跟着陈襄、苏颂、孙奕、黄颢、曾孝章一起游石屋洞,然后题名。

但是,你看到后,一定会觉得奇怪,怎么字口特别新?据重修石屋洞碑记推断,此为当代重摹本,大概重刻于年。底本来自一个杭州画家的收藏。有一位画梅花出名的画家高野侯,又叫高梅花,他藏有一张苏轼石屋洞题名的旧拓本,年,这张拓片刊登在《东南日报》上。许力经过比对,后人基本上是按照那张拓片的照片,复刻在这里,且选了一个很显著的位置。

换言之,年苏轼亲笔题刻的那块石头,并不是这块。

它在哪里?

原刻一直在等有心人

半个月前,“摩崖三杰”在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