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读过书而不会背的今人估计不多吧。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这是描写“相思”本身的,或者是题写“红豆”的作品。
它,明白如话,朴素真挚,它,清新隽永,余韵悠长,它,……以下省略各种褒义词n字。
单以题写“红豆”的角度读来,这第三句的“君”,是很有代入感的。作为受众,所有读者都可以是这个“君”,而换个角度,很多读者心里也都有这个“君”,亲们,你们要珍爱红豆,珍惜相思呀。
然则,情无所付,文何所托?这位“君”,或许应该是有所指的吧。倘若是有所特指,那么,这个“君”,又该是谁,是何等绝代风华的人儿呢?
甚至有作者作文揣度:“王维的一生虽然算不上是轰轰烈烈,但是也算是个传奇的人物,不然怎么会有这么丰富的情感,写出这么细腻的诗,将年少的爱情描绘的如此美好,却又苦涩。也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位可人儿得到了他的青睐,即使最后他们还没有在一起,我想王维应该会永远记得这样的一份感情。”(本段摘自网络资料)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读到一条注解:“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
真叫人怅然无语。
——本以为,这清词丽句,委婉相思,受此佳作者,当是何等风华绝代的佳人。
然而送给男的了,男的了,的了……(此处宜有n个摔书表情)
好吧,性别问题先不谈,这李龟年,也确实是个顶尖人物。不过,行业不同,他是唐朝顶尖乐师。甚至,人称“唐朝乐圣”!
容我再引用一段网络资料吧:“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此处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区),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的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这首诗感慨深重而不浮于字面,甚至有人认为“子美七绝,此为压卷”;“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一篇《琵琶行》矣。”
王维的诗,显然写得更早。因为安史之乱中,王维被捕,授予“伪职”,而李龟年却是流落江南,两人应该是没有见面的机会,乃至“江上赠诗”的;从语境上说,也没有离乱伤感之情。
那么,李龟年和王维是什么关系呢?两人应该是“知己”。
李龟年开元初便已活跃在长安乐坛,出入豪门,深得赏识。野史记载“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
又有记载,开元中,李白醉作《清平调》时,李龟年早已在场陪玄宗宴乐。李白诗成,“龟年遽以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
想想也是呀,李白的《清平调》写得再好,宴饮之时也是要唱的。当时唱这歌的,就是李龟年先生。
王维先生的音乐才华,是众所皆知的。甚至传闻他先以音乐打动玉真公主进而呈诗得荐。开元十九年,王维状元及第,初入仕途,任“太乐丞”,这是太常寺下太乐署官职,从八品下,掌乐之官,相当于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的官职。
不论是音乐才华还是工作缘故,两人都有太多形成交集的可能,并且因为彼此的共同的爱好、才华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引为知己。
这时我们再来细品一下杜甫和王维的诗,对李龟年的影响。
虽然杜甫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但是以两人当年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相信当年只是泛泛之交罢了。甚至,当年在大明星李龟年眼中,杜甫有可能是个小透明,路人丙?
是以,在我们读来,杜甫的诗感慨那么深,好诗啊好诗,可是在李龟年心里的地位,肯定是远不如王维的作品的,因为,王维,才是他惺惺相惜的知己啊。
根据记载,“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多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时唐玄宗已是风烛残年。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唐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还有是热气,其妻不忍心殡殓他。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相思》如此,李龟年如此,也真“不负相思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