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夏秋的江南,可以相约采莲了,莲叶层层叠叠(荷花婷婷玉立),鱼儿在田田的荷叶间穿梭,忽而在东,忽而在西,忽而在南,忽而在北,仿佛在同采莲人捉迷藏。
体材为汉乐府,刻画了一幅清新明快的鱼戏荷间的动图,可谓是采莲诗的鼻祖。大量运用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音韵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感。在从荷叶间欢快穿梭的游鱼映照处采莲人的忙碌和欢快,读来仿佛听到采莲人的欢声笑语。和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西洲曲》南朝乐府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这一段写出女子思念心上人而不得,无奈去采莲的情景。首先运用双关隐语,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说明女子心上人的爱恋和思念。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无暇,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让诗歌言尽而意无穷。
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的缠绵惆怅。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采莲赋》梁元帝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紫茎亭亭玉立,清波荡漾,红莲临风,荷叶蔽波。绿莲蓬作房屋,宽宽的荷叶作屋顶,莲籽儿洁白,莲蓬如黄螺。将镜头对准水塘的荷,给了一个大大的特写,美丽如仙、生机勃勃
好花不常开,堪折只需折,美丽的少女荡起轻舟,滑向湖中央。
兰舟将行,却被水藻牵住;船身未动,浮萍早已漾开,整个画面成为一幅动图。
春末夏初,正适合纵情放歌,却是不敢。因为害怕衣裳沾水而浅笑,担心船覆动作也不敢太大。这一“浅笑”、“敛裾”,把少女的神情心态刻画得生动逼真、维妙维肖。
最后,以采莲女因持莲花、荷叶进荐“君子”,希望君子“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隐蕴投以木桃,永以为好之意。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塘中的你,宛若亭亭玉立的荷,你的罗裙碧绿仿佛同荷叶裁于同一片丝绸;你粉面含春仿佛芙蓉绽放,一池塘的美,难以分辨,哪是荷花、哪是你!悠扬的歌声飘来才知你已经接近。可谓人面荷花相映红。
短短四句有外形描写、动作描写、声音描写,诗人眼前的美丽公主仿佛向读者款款走来。巧妙之处在于言外之意深远:写的荷叶荷花,却写出了采莲女的美丽动人,侧面的歌声更是衬托出少女的活泼开朗,使整个采莲图美丽动人起来!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荷塘是美丽的,荷叶萦波,荷花润风,荷塘深处,少女泛舟,巧遇心上人,千言万语化作低头一笑,低头的瞬间碧玉簪子落入河水中。静态的荷叶、荷香、荷花美景,少女的欲语、低头、笑和簪子落水的动作,一同描写了采莲少女在面对心上人时含羞带怯的场画面。
《越女词》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舟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本诗没有像别的诗那样仔细描绘荷花、荷叶来说采莲女的漂亮,只是借见、回、笑、入等几个动作,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采莲姑娘的形象。
《蝶恋花》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秋色中,越女采莲,人面荷花相映红。内心有思念的时候,何事都足以将其牵引出来。藕丝引出了采莲女的相思,越牵越长,离愁洒满一池秋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