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讲书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北京城内春意正浓、花香四溢,“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在这美好的“悦读”季节,为助力我校读者畅游书海、尽兴阅读,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讲坛”与时俱进,特增设:
“春明讲书”子系列
想知道“春明讲书”的由来吗?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石长地馆长的介绍吧!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阅读讲坛年“开坛”主讲人赵敏俐教授作为“春明讲书”首讲,为您讲解《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主讲人简介:赵敏俐,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乐府学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图书馆阅读讲坛第一期主讲嘉宾(年),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中国诗歌通史》(主编兼汉代卷作者)《先秦君子风范》等。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种项目。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江南可采莲亚明作图片来源:《亚明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年版)(讲书原文,赵敏俐教授提供)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讲坛·春明讲书”的开始。我非常荣幸参加这一活动,感谢石长地馆长邀我讲书,让我介绍一下自己的一部著作《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与大家共同学习和研讨。我这本书主要研究的是汉乐府。说起汉乐府,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大家可能都非常喜欢,情调多么欢快,景色多么优美呀。还有一首诗叫《陌上桑》,说的是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婉拒太守的故事,大家也很熟悉。那么,这些诗为什么被称为“汉乐府”呢?大家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其实,汉乐府本来指的是汉王朝所建立的一个礼乐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为朝廷的礼乐建设和上层统治者的审美娱乐服务的。汉乐府在当时就创作并且收集了很多的诗,这些诗都是可以歌唱的。后人把这些可以歌唱的诗保存下来,也称之为“汉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一个国家礼乐机构的名称,演变成一种乐歌的名称。由此我们知道,这些乐府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可以歌唱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将这些诗称之为“歌诗”,特别强调它的歌唱特征,并且将它和那些只能诵读的“赋”区别开来,自然也和汉代以及汉代以后那些不能歌唱的徒诗区别开来。也许有人会说,这些诗能不能唱,和我们今天学习欣赏它们有什么关系吗?这个关系可就大了。以当代诗歌为例,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分成可以歌唱与不能歌唱两类。艾青的诗北岛的诗是不用唱的,欣赏他们的诗,我们通过诵读,就可以激发感情,产生联想,体会到它的妙处。因为它们是纯粹的语言的艺术。可是如果让你欣赏一首歌呢,你只读它的歌词,不去听歌唱家的演唱,你能完整地理解它的美吗?显然不能。因为它们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还是歌唱的艺术。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汉乐府,就是汉代那些可以歌唱的诗。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前人没有将这些乐府诗的曲谱留下来,也没有留下录音和录像,只给我们留下了这些歌唱的歌词,所以,后代的学者们也只好将它们和那些不能歌唱的诗一起来欣赏,久而久之,在很多人的心中,这些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好像与其它诗歌就没有什么两样了,由此而混淆了语言艺术与歌唱艺术的区别。幸运的是,古代虽然没有留下有关汉乐府的曲谱和演唱的录音录像,却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如有关汉乐府的生成、汉乐府歌诗后面的故事,根据汉乐府演唱而留下的汉代画像石图片,汉乐府演唱的地点、场合,表演者和观众的情况记录等等。通过这些丰富的资料,让我们有条件尽可能地复原汉乐府在当时的表演情况,体会它的艺术之美,发现它与那些不能歌唱的诗歌的区别,从而更好地认识它的艺术奥秘。其实,古今学者对这些有关汉乐府的资料都有过不同角度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