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来源:江南 时间:2024/12/22

“杜甫以诗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同一部历史一样,尤其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他的诗歌可以视为历史,可以佐证历史,可以弥补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最早见于晚唐孟启的《本事诗》:“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之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意思是杜甫遭逢安史之乱,在甘肃、四川一带颠沛流离,将亲身经历都写于诗中,而且记录得非常详细,所以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诗史”。可以看出,孟氏是以杜甫诗反映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这个因素称其为“诗史”的。

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其名篇中,特多写实之作,如名作《丽人行》,反映上层社会的奢淫。

思想方面

杜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有“诗圣”之誉。杜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

手法方面

杜诗善写人物对话和独白,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杜诗也善于抒情,结合抒情和叙事,又结合抒情和写景,寄情于景。杜诗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而少发议论。

语言方面

杜甫写作态度非常严肃,语言精炼,用字准确,形象生动,多姿多采,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

体裁方面

杜甫作品众体兼善,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诗体,表达不同的内容,叙事多用较少格律限制,便于铺叙描写的古体诗,抒情则多用近体诗。杜甫大量创作七言律诗,作品内容广泛,技巧纯熟,注重声律对仗,格律严谨,语言锤炼,为历代典范之作,达到极高的成就,使七律创作臻于成熟。他又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社会的民生疾苦。

风格方面

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表达自己爱国的思想。

“诗史”首先是诗,然后才是史。相比于读史,人们更喜欢读杜甫的诗,就是因为这些诗充满感情的形象画面,含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展示了一个比历史更为广阔、更为具体、更能打动人的社会图景。

杜甫以诗代史,从40岁写《兵车行》算起,到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江南逢李龟年》,这20多年的“诗史”写作,安史之乱前前后后的唐王朝的盛衰变化在他笔下从多个侧面得到反映,杜甫也由此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虽然没有机会实现,但写作“诗史”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他的价值。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