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李隆基的那些梨园弟子,最后怎么样了都在唐

来源:江南 时间:2024/11/1

大家好,这里是小娘子,说起梨园,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了,但是一些戏曲爱好者想必还是有所了解的,而提起梨园,就不得不提起梨园的始祖,唐玄宗李隆基。

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前期,国家安定,生活富足,这让李隆基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业余爱好,唐玄宗对诗词曲乐等艺术创作就颇为痴迷,对在这方面有建树的人也相对宽容和大度,野史里面记载的李白让杨贵妃磨墨,高力士捧靴这些事件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为了满足自己这方面的爱好,李隆基就建立了一个梨园,梨园的场地呢,最开始是一个果木园,后来被唐玄宗拿来作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了,他精挑细选了一些乐师、宫女,然后亲自来教导他们音乐、戏剧和舞蹈,大概有三百多人的规模,而这些人也被称为“梨园弟子”,而“梨园弟子”以后也被作为是戏曲工作者的代称。

这些梨园弟子的本质就和《红楼梦》里面贾家供养的戏班子一样,学成之后的工作就是为李隆基和一些达官贵人表演,在大唐开元和天宝年间,长安城的繁华在当时,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不知道多少国家的使臣游客想要常驻长安不回去了。

在这些年里,梨园弟子的日子过得也是悠闲自在,每天钻研乐曲歌赋,为李隆基表演下舞蹈和音乐,连深得恩宠的杨贵妃也在梨园为李隆基献上过《霓裳羽衣曲》的惊世一舞。

可以说梨园就是开元天宝的盛唐风貌的一个缩影,从开元盛世到物华天宝,这段时间,这些梨园弟子看遍了长安的繁华。

可是,荣华总是过眼烟云,筵席总有散场的时候,随着安禄山在渔阳起兵,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拉开了序幕。

李隆基带着心爱的杨贵妃和朝臣慌不择路地从长安往蜀中出逃而去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些梨园弟子呢?甚至于,连杨贵妃和杨国忠这对权倾一时的兄妹都死在了马嵬驿的兵变之中,此时的唐玄宗再没了谈花赏月的心情,只想着早点跑到成都避开兵灾。

小娘子之前也在《李隆基和杨玉环马嵬驿的生死相离,是真爱,还是帝王心术?》中提到过,李隆基本质上是个精明算计的帝王,在天下安稳的情况下,对待梨园弟子,他自然不介意给与其优厚的待遇,倒是一旦他自己都朝不保夕,那自然是不会管梨园弟子的死活了。

席卷天下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将强悍的盛唐打得分崩离析,官员、百姓四处离乱的人不可计数,曾经繁华一时的梨园弟子也早就在长安陷落的时候四散逃离了。

那些梨园弟子最后如何了呢?

史书不会一一记载这些小人物的生灭,我们能够得知的,也不过是一些只言片语。

曾经备受李隆基喜爱的李龟年流落江南,与同样落拓江湖的杜甫有过一面之缘,为了纪念这段重逢,杜甫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之后的岁月里,李龟年在对往昔的繁华的怀念中,郁郁而终。

之后,杜甫还在白帝城看到盛唐第一剑舞的公孙大娘的传人李十二娘的剑舞,想起昔年绝艳惊人的公孙大娘的剑舞,写下了“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感慨盛世不在。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隆基回到长安,再见到梨园,还留在那里的梨园弟子早已经白发丛生了,仿佛随着盛唐的衰落一并老去了。

如果要小娘子来分析的话,这些梨园弟子最后到底还是终老在了梨园,即使是流落他乡的,他们最后始终都活在了盛唐的繁华里,如一首诗写的,“愿为长安轻薄儿,生于开元天宝间。斗鸡走马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能够为他们做纪念的,可能也只有那世代传承的梨园技艺了。

始于艺术,终于艺术,或许李隆基的初衷只是为了玩乐,但这些梨园弟子为我们留下的,的确是纯粹的艺术瑰宝。

小娘子想问下大家,你怎么看待这些梨园弟子?烦请诸位品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