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唐著名诗人,在人生末年偶遇故人,写下一首

来源:江南 时间:2024/9/30

安史之乱后,不仅皇族人员流落,就连曾经在皇宫里无限风光的所谓音乐家也开始随波逐流。世人皆知唐玄宗喜欢音乐,有自己的皇家乐队。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乐队自然也不复存在了,那些赫赫有名的音乐家也不得不散落在民间谋生。

著名的李龟年就是其中之一。他后来的遭遇是通过一位大诗人的作品被世人知晓的,他就是杜甫。

公元年,杜甫和李龟年在湖南潭州相遇。此时的杜甫“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杜甫《逃难》),此时的李龟年“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郑处诲《明杂录》),时隔二三十年,经历了世事变幻,饱尝了战乱带来的聚散悲欢,两位故交相见,许多人生况味涌上心头。于是杜甫的这首千古绝唱《江南逢李龟年》应运而生。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以卖艺为生。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崔九家的堂前就经常看到你的演出,聆听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片好风景的时节,在纷纷落花中,我又和你再次相逢。

赏析:

公元年,是诗圣杜甫人生的最后一年。这位一生颠沛流离、饱经风霜、忧国作民的老者,在这一年的冬天病死在一条从潭州前往岳阳的小船上。

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就写于这一年。杜甫自小聪颖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在他风华正茂之时作为崭露头角的诗人,他受到岐王李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厚待。而岐王李范和中书令之弟崔九喜欢音乐,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经常出人岐王府和崔九家,于是,杜甫得以欣赏到李龟年的音乐。李龟年的音乐和大唐盛世的气象深深地烙在杜甫的心中。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杜甫虽然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但是他的生活,尤其是诗人生活还较为稳定。其间,他和李白、高适等人结交,建立了纯粹的友谊。在安史之乱的冲击下,国势衰颓,民生凋敝,杜甫忧国忧民的担当意识和心系苍生的责任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一路追随唐肃宗,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写下了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大量有“诗史”之称的诗篇。

公元年,杜甫全家移居四川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过了六年稍稍稳定的生活。

公元年,严武去世后,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开始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漂泊徘徊。和杜甫的遭遇相似,“安史之乱”后,宫中的乐人也四处逃散,流落异乡,李龟年也不例外。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对当年大家欢聚一堂、吟诗弹唱生活的再现。“寻常”“几度”说明那样的欢聚是常常发生的,是轻易可得的。而此刻在窘迫潦倒的现实处境中回忆当年,岂不是像一场梦一样?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风景大好的江南,在落花缤纷的时节,两人再次相逢。这样的相逢,除了惊喜,更隐含了生活的无奈。

相逢在他乡,相逢在晚年,相逢在动荡的年代,有多少话要讲,多少话又难讲,多少话又不许讲,只是这样如同平常话一样娓娓道来:“曾经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和你相遇,如今,在这落花纷飞的江南,我又和你相遇了。”这样的话语,没有抒情,没有描写,只有简单的叙述,然而却饱含着丰富的人生体悟。

蘅塘退士评这首诗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一则因为其艺术手法浑然天成、无迹可寻,在平常语中蕴含着波澜壮阔的人生图景,体现出杜甫高超精湛的诗艺;二则因为这首诗纵贯诗人和李龟年的一生,前两句写早年相识,后两句写晚年相逢,诗人只截取这两个场景,中间巨大的留白空间里暗藏着无尽的人生遭际,让人生出无限感慨。这也正是此诗最耐人寻味的部分。

如果不去了解诗人和李龟年的人生经历,不去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变迁,那么这首诗大概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蘅塘退士又评:“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此言极是。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