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被誉为七绝之压卷

来源:江南 时间:2024/9/30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pf.39.net/xwdt/171128/5882645.html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诗圣杜甫非常著名的一首七绝。就诗里的含义来说,历代诗家对此有了全方位的解读,也用不着我这个普通人来狗尾续貂。

但是,诗词的魅力,从来就是多样性的。舍却了多样性的诗歌,其受众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譬如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别,每一类都有自己固定的受众群体,甚至隐隐泾渭分明。

而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正是其大部分作品能跨越这个鸿沟。高雅者能从中领略到高雅的风节,通俗者同样也可以从中领味道朴实的生活味道。这首《江南逢李龟年》也不例外。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举家南迁,流落到江南一带,听到李龟年这个京城著名的音乐家的音乐,从而起兴。

当时的京城在长安,离江南可谓天遥地远。于是,虽然是明白如对话的普通一首诗,这个时空的跨度就给人以恢弘之大。

如果一定要说如何赏析这首诗,一万个人心中必然会有一万个哈利波特。我个人的观点,从《江南逢李龟年》里,至少要能读到“三弦”,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的人:

1、大小弦之“和”:

唐诗,本身就是格律性很强的作品,李龟年之歌,大部分本身就取材于各路诗人的作品。杜甫的诗,可能反倒不是特别适合永吟唱。但这首《江南逢李龟年》例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两句就有大弦小弦相和之美。

岐王李范,崔九是指中书令崔涕的弟弟崔涤。这两个人可以算是京城音乐界的“灵魂”这里说到的“灵魂”,并非指他们自己有非常高的音乐造诣。而是指他们身份的高贵,有很多音乐家依附于他们生存。李龟年正是这样数不胜数的人之一。

杜甫有过在京城长安的生活履历,自然清楚在岐王和崔九家里出入的人的情况。所谓往来无白丁。李龟年这样的“名人”,必然是附庸风雅如岐王之流的座上宾。

从这两句诗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当时的长安繁华之像,音乐作为盛世的象征、以“声”夺人,最能远播。杜甫正是立意于此,起到大弦小弦相和之趣。

2、弦外之音:

听出了大弦小弦相和之音,还只是最基本的一层。《江南逢李龟年》,还可以听出、也应该听出杜甫的弦外之音。

什么是弦外之音?也就是字面上并不含有,却又能从其意境而体味出来的那种味道,或者可以用“只可意味而不可言传”来比喻。

杜甫在这首诗里,隐藏了什么“弦外之音”?无非就是今夕对比的繁华不再、今不如昔的伤感之情了。李龟年这样在岐王、崔九身边做走动的人,专为权贵人士演奏的音乐家,是什么原因也到了江南,为普通百姓抚弦而歌了呢?这必非李龟年自己之本愿,实则是形势所逼耳。

安史之乱对国家、对唐王朝的影响,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王侯权贵人家,已经用不着曾经的音乐了。是他们不再喜欢音乐了吗?不再需要音乐了吗?其实,只是他们已经不能喜欢音乐而已。

杜甫的弦外之音,其实就是对现实中唐王朝衰败的猛烈抨击。可一切都无需明言,其力度却又远胜高呼怒骂。

3、弦音未尽:

好的诗歌,历来就是“余音绕梁”般持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余音未尽”之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对很多人来说,本是伤感的季节。古人常在春天远行,有远行就有离别。落花纷飞之中,离愁别绪是何等的伤感?

杜甫受时事的影响,离开京城流落江南,并非为了江南的风景而来,而是为了避难的不得已之举。李龟年同样如此。

所谓人生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本来也是颠沛流离中的丝许慰藉。然而好景不长,我们就能在此长聚吗?落花时节,其实就在暗示,无论是杜甫也好,李龟年也罢,江南还绝不是最终能停下来的地方。可见时势之险。

既然连远离京城的江南都不可成为避难的世外桃源,那么,处在漩涡中心的长安,长安城里的百姓们、尤其是歧王、崔九之类的上层人士,他们又怎么样呢?这就是《江南逢李龟年》的弦音未尽。

岳飞有词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弦断已经是愁人不禁,未断之弦、却已经只能发出悲苦之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