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白雪红梅,诗画江南江南的冬景欣赏

来源:江南 时间:2022/6/19
北京哪个手足癣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10.html

郁达夫是受古典文化影响非常深刻的作家。由于深得熏陶,他的散文总是自然地渗透着一种古典绘画的意蕴、古典诗词的意境、传统文人的雅趣。

读他的散文,总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书卷气和一股醇厚的文化味。比如他的散文代表作《江南的冬景》,有画意,有雅趣,有诗情。

画意

且读下面这段文字:

“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这段文字,极有画意,其用色丰富而不失雅洁,深得丹青妙趣。

请看作家的用色:芦花之白,桕子之白,红叶之红,乌桕树之黑,草色之赭,草根之绿,青天碧落之青碧。色彩丰富而不凌乱,比率适宜,搭配和谐,布局有序。

画面以天空的青碧色为背景色,以芦花的白色为衬托,以红叶的红色和乌桕树的黑色为点缀,多种色彩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色彩丰富,但并不秾艳。作者以“色彩”作为一个视角,准确地表现了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色。

这种景色与北方的肃穆迥异,也与两广的温暖不同,江南的冬景衰败中潜藏着生机。这是江南冬景的地域特色。

以色彩来表现自然之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常见的写法。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王维的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居易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甫的诗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由于在古典文化浸淫日久,郁达夫举笔之间便自然地流露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所以郁达夫的散文,既是现代的,又是古典的。

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雅趣

再看以下这段文字:

“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写散文,并不是翻拍生活,而是将生活艺术画。生活是本色的,也是芜杂的,而进入文学之后的生活,必须是有序的,合乎审美要求的。

和绘画艺术、摄影艺术一样,散文在表现生活的时候,并不是原生态的,而是经过了取舍与裁剪,去除了那些芜杂的部分,保留了合乎画意的部分。而取与舍的标准,便是作家的“趣味”。

郁达夫热爱江南,他心目中的江南是可爱的、温暖的、有情趣的、风雅的,于是他将江南美丽的一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那时候江南民众的生活未必过得诗情画意,贫穷和饥寒的苦恼恐怕比诗意的悠闲多得多,但进入了文学,他们便成了“画中人”,成了艺术家眼中的风景,漏雨的茅屋也成了风景,昏暗的油灯也成了风景,投射出悠闲的情致,产生了温馨的氛围。

读这段文字,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画家吴冠中的系列作品《江南水乡》。吴先生对江南水景有着浓厚的深情,他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浓的雅致与灵秀。画面简约大方,意境悠远,清丽古朴,耐人寻味,强调了一派和谐而静谧的江南景象,完美地表达了东方审美的内涵和韵致。

诗情

再读以下文段: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这段文字写江南的雪景。作家并不是以写实的笔法来描绘雪景,而是以写意的笔法,化实为虚,借用古人诗句,表达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喜悦。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语句平淡,却意味深远。雪天清寒,闲居无事,约一两位好友,喝点家酿,随性畅谈,天南海北,无所顾忌,这是饮酒的最高境界,想必每个人都曾领受过。屋外天寒地冻漫天大雪,屋内是红红的炉火暖暖的酒香。如此快意自在,夫复何求?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带给人的是温暖的感动。暮色渐暗,让人心生惶恐;山路漫漫,让人望眼欲穿。而在这疲倦与惶恐中,假如能听到一声犬吠,看到一点灯火,恐怕会瞬间热泪盈眶!

在饥渴中跋涉的旅人,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歇下来的地方。人生所需,其实不多,有一点温暖的灯火,一围遮挡风雪的柴扉,就可以抵御漫天的风雪,生命便有了归宿感。

《江南的冬景》里这三段文字,描绘了三幅图画,就像开了一个微型画展,第一幅图可以称之为“寒郊生趣图”,第二幅可以称之为“微雨村居图”,第三幅可以称之为“江南戏雪图”。它们分别呈现了自然风貌的生趣、民俗生活的情趣,文化生活的诗意。

三段文字并不是处于同一层面的,也不是同一视角的,而是变化腾挪、别开生面的。

“寒郊图”描绘的是自然的江南,是以自然地色彩美来表现江南冬天的山川风貌;“微雨图”表现的是生活的江南,是从人文视角观察到的,以市民的生活表现江南的风情世故;“戏雪图”表现的是文化的江南,是从古典诗词的文化视角联想到的江南古雅的文化情趣。

作者在描绘每一幅图景时,都不忘用人物的活动来点缀画面,景物中因有了人的活动,那原本可爱迷人的景色便有了生活气息,这也是这篇文章与一般写景状物散文的最大不同。如果说整篇文章娓娓道来如同一条涓涓细流,那么这三幅画便是激起的三朵浪花,姿态有别,风情各异。

画意、趣味、诗情,寄托了中国文人对生活的审美期待。乡村的题材,和谐的氛围,悠闲的情致……作家用绘画的手法,郁达夫以一种文化的姿态,优雅自如地将江南水乡的种种艺术元素表现出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审美的生活,那是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的江南的美。

它代表的是平和、悠远、宁静的生活节奏,是不争、不急、快乐、旷达的生活态度,是世俗、市民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特有的慢节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它暂时抚慰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容留他们奔波的脚步,安放他们漂泊的灵魂。

从陶渊明开始,到王维,到郁达夫,中国文人一直都在追寻某个地方能够让自己的心安稳下来。于是,陶渊明找到了南山,王维找到了辋川,而郁达夫找到了他的故乡——江南。

往期回顾

来日方长

“看”与”被看”之间

编辑:威廉旺卡

如果喜欢更多原创作品,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