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图片 >> 正文 >> 正文

苏杭天堂游记唐寅园

来源:江南 时间:2022/12/29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01/95866.html

待从丝绸的超市出来,已将近4点了,汽车拉上大家,赶紧往唐寅园跑,此时,发现导游不见了,司机说:“剩下的路程由我负责。”有位上海的老太太,不住嘟哝着“我已经买了元的东西了,还不陪着转完啊。”没办法,导游看中的是钱,而不是花钱的人。

四点多钟,汽车匆匆赶到坐落在苏州古城西南,解放西路号的唐寅文化园,此时车上只剩下20来人,因为有的旅客实在忍受不住这样的折腾,早早舍去了导游给以的“恩惠”,自己打车去玩了。下车的时候,司机说:“只等半小时,到时候不来,就把车开走了。”于是,大家忿忿下车,由司机将大家送进了公园的大门。

踏进唐寅园门,迎面是江南四大才子的青砖照壁,一种墨香之气扑面而来。照壁高大宏伟,甚有气势,明代苏州四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塑像,或起或坐在山水之间,神态栩栩如生,非常大气。也再现了数百年来,民间流传唐寅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比如“三上焦山”的传说,唐寅游览镇江焦山,第一次上山仔细观察了各种树木的姿态,第二天雇了艘船绕山观察山石全貌,第三次坐在江边,仔细观察水的动态,画了许多草图,成为以后山水画的素材。于是,构划者演绎说:“孩子在此留影,会学习勤奋,学业有成。”

照壁上四个人物,有人说是“江南四大才子”亦有人说是“明四家”。这两拨人并不是同样人物。“江南四大才子”指的是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而明四家则是唐寅、文徵明、沈周、仇英。下面将他们分别介绍一下。

沈周(年-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沈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

沈周在元明以来书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攻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中年时成为画坛领袖,技法严谨秀丽,用笔沉着稳练,内藏筋骨。晚年时性情开朗,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浑。纵观沈周之绘画,技法全面,功力浑厚,在师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被誉为吴门画派之领袖。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仇英(年-年)字实父,号十洲,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约生于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年),卒于嘉靖壬子(一五五二年)秋冬之际。吴门四家之一。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仇英早年为漆工、画磁匠,并为人彩绘栋宇,后为文徵明所称誉而知名于时。后来仇英以卖画为生,周臣赏识其才华,便教他画画,仇英临摹宋人的画作,几乎可以乱真,。仇英作品题材广泛,擅写人物、山水、车船、楼阁等,尤长仕女图,擅长界画。他画的《清明上河图》名扬天下。

文徵明(-),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文征明出身官宦世家,早期仕途不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祝枝山(0——),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于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于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