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语文之烘托渲染类古诗鉴赏习题练习
考题中的烘托渲染
年四川达州的中考试题
约客(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版王后雄黄冈密卷初中7史地理生物政治中考复习期中期末单元同步练习册淘宝¥.8¥.6购买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
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分析:在《约客》这首诗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都是通过从侧面写雨声和蛙叫声,来表现夜里的安静,这里使用的技巧就是烘托和渲染。而《问刘十九》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在通过写酒和炉来烘托渲染屋子里舒适祥和的气氛。在这套试卷中的两道题目,第一题问“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是什么,第二题要求对“绿”、“红”、“雪”三个字的表现力进行赏析,其实都是在考查你对这两首诗里烘托和渲染技巧的理解。
1.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诗运用的是(渲染/烘托)表现手法。2“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渲染/烘托)表现手法。3.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一诗中采用了渲染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渲染1.诗句通过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六个意象,渲染出秋天的肃杀苍凉。这六个意象都是对秋天的正面描写,所以题目中的诗句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2.答案:烘托。2.这首诗先写衾枕之冷,再写窗户之明,又写竹折之声,连从三个方面来烘托夜雪,所以这首诗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3.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在此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本次课程到此结束,欢迎加入尖子生数理化教育获取更多的考点吧,生活不容易,学习改变命运,各位考生加油哦。期待在下次课程中还能够见到你哦。如有相关的疑问,请在下方留言,咱们将第一时间给以您满意的答复哦。
声明:本文为尖子生数理化教育的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进行相关的转载和复制,翻版必究。请务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