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从中小学诗词开始,
扩展语文常识、学习写作方法,
让我们一起学诗吧!
分享者:忆水中
长歌行
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汉乐府诗的题目。
葵:葵菜,古代重要的蔬菜之一。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晒干。
阳春:明媚的春日。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百川:众多河流。“百”是虚数。
少壮:青少年时期。
老大:老年时期。
徒:白白地。
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着阳光来晒干。
春天给予了大地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时常恐惧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黄落,百花凋零。
众多的河流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方?
年轻力壮时如果不努力进取,等到老了,就只能白白地悲伤。
(同《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知识点1.)
乐府,最初是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学的机构,初设于秦朝,正式成立于西汉,兴盛于汉武帝时期。
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的歌谣和文人的诗作,配上音乐,在祭祀或宴会的场合演唱。
所以,由乐府搜集并整理的诗歌,就被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
我们以往学过的另一首汉朝的乐府诗是《江南》。
“长歌”与“短歌”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朝代,有不同的判定标准。
例如,汉魏晋这些朝代,是主流诗歌从“四言体”过渡到“五言体”的时期,这时“四言”就是“短”,“五言”就是“长”。
七言诗在此时也存在,但尚未成熟。
所以,创作于此时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是《短歌行》,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则是《长歌行》。
到了唐朝及以后,“七言体”的诗歌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了另一支主流,也就变成了新的“长”,“五言体”则变成了“短”,“四言体”不再占据主流地位。
所以,李白有《短歌行》曰:“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陆游有《长歌行》曰:“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押平韵。
唐朝以前的诗,绝大多数都是古体诗。
这种体裁,全文的句数、每句的字数、韵脚的形式都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
而格律诗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萌芽、唐朝发展壮大起来的体裁,所以又称近体诗。
“华(huā)”字的本义是花朵,引申为光彩、文采等,又引申为事物的精华。
到了魏晋时期,才分化出了“花”字。
(参照《诗经·周南·桃夭解析之:释义与意象》。)
关于“衰”字的读音,现在的标准教材上已统一为shuāi,同时,我认为cuī也可以。
(参照《回乡偶书》的。)
诗词基础合集往期回顾小学一年级诗词+小测验合集小学二年级诗词+小测验合集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诗词+小测验合集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诗词+小测验合集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诗词+小测验合集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诗词+小测验合集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诗词+小测验合集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诗词+小测验合集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诗词+小测验合集麒麟山玲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