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相思,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王维的这首《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是盛产于亚热带海滨的红豆树的种子,色泽鲜红,或有黑色斑点。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从此,“红豆”在诗人笔下寄托了无尽的爱恋与情思。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虽然有“千古第一相思”诗的美誉,但其实它写的并不是爱情,很多人都误解了。
这首《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当时流落岭南,诗人很想念他,就借用岭南特有的产物——红豆,来婉转地表达自己对身处异地的朋友的思念。
所以,这不是一首爱情诗,而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歌。
诗中的李龟年,是唐朝天宝年间一位著名的宫廷乐师,他和兄弟李彭年、李鹤年三人在当时名动京城。
李彭年善于舞蹈,李鹤年、李龟年善于唱歌,他们一起谱写了歌曲《渭川》。
唐玄宗特别欣赏他们,在长安为其修建了豪华的住宅,奢侈程度甚至超过了某些王公大臣。
安史之乱之后,李龟年流落到岭南一带,靠卖艺维生,日子过得挺惨。
杜甫曾为他写过一首《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就透着无限苍凉: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在流落期间,最爱唱的两首歌曲,歌词都是诗人王维的作品,一首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李龟年每每唱得自己老泪纵横,听众没有一人不停止饮酒而感慨落泪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红豆”这一意象,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相思之情,全诗看似句句在写红豆,实则句句言情。
首句“红豆生南国”,既点明了红豆生长的地方,同时也暗示友人所在之地,可谓一语双关。
第二句,诗人运用疑问的手法,轻轻向友人发问“春来发几枝?”
这里面的“几枝”很有说法。
“几”是虚指,诗人也不能确定是几枝。
一树红豆是几枝,诗人不能确定,是因为他数不清吗?
当然不是,这里的“红豆”,寄寓相思之情,到底有多少相思,当然数不清。
相思之情,情也,当然是无法量化的。
比如愁情,李煜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如离情,贺铸说“离恨恰似春草,渐行渐远还生”。
“春水”也好,“春草”也罢,总是连绵不尽、无法量化的。
所以,这里的“几枝”,说的正是那无法确量的相思之情。
第三句“愿君多采撷”,希望你可以多多采撷这红豆,多多地拥有这相思之情。
第四句“此物最相思”,这是诗人的点睛之笔,愿望友人珍惜相思之情。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时并不十分明确,互相之间的理解,也未必时时都能达到推心置腹的程度。
这时候,用这样的双关隐语进行一些暗示,于己有情的人自然会瞬间领悟,莫逆于心;
于己无情的人也不会惊愕尴尬,手足无措,实在是与人交往时的绝佳妙法。
将“希望你时时记得我”这句话用“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表达出来,既直抒胸臆,又含蓄蕴藉,可说得上深得中国诗词的要旨。
王维是把红豆比作相思写入诗中的第一人,引领了后世红豆诗的热潮。
但是,后人大多从爱情角度来理解《红豆》,因此后世的红豆诗多为抒发男女之间的恋情。
如唐代温庭筠在《新添杨柳枝》中有这么著名的一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就是抒发的女子对即将远行的情郎浓郁的思恋之情。
这样说来,将王维的《红豆》理解为爱情诗,似乎并不都是我们的“错”,毕竟也有一些红豆诗的误导所在。
最后再说两句李龟年,这位歌唱家一直在喋喋不休的歌唱,直至郁郁而终,客死他乡。
后人的评价很多,非议也很多,但是那些大诗人们为他留下的名诗,足以看出他熠熠生辉的才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