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苏轼,恐怕在中国只要上过学的人都能知道,即使在世界上,对中国古典文化稍微有点了解的人,也一定都听说过苏东坡这个名字。他成长于我国古典文学发展最繁荣的北宋时期,他也是被誉为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体裁的宋词的领军人物。同时,他的诗歌成就也可谓震古烁今,他的书画作品也是名扬天下。
苏轼一生,命运多舛。曾经入仕为官,但是不久便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遭到贬官。年,苏轼自请离京,被任命为杭州通判。在去杭州上任途中,路过镇江金山寺,留下了多首作品,如《水调歌头.妙高台赏月》、《有金山寺》、《金山梦中作》、《金山妙高台》、《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等,其中一首采用回文体的七言古诗充分彰显了苏轼旷世文豪的风采。
金山寺位于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方约三公里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年间,是江南佛教圣地。整个寺庙规模宏大,与整个金山混为一体,山中有寺,寺中有山,扬子江从山下流过,周边钟灵毓秀,姿态万千,历史上多位文人墨客在此驻足,留下无数名篇。
而苏轼在途经金山寺时,也被其秀丽风光所吸引,在此逗留多日,传说中和佛印赌玉带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我们今天要重点推荐的这首《题金山寺》同样创作于此。
这首诗前半部分是这样的: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诗境由近及远,描绘出了某个月明之夜从金山寺远眺,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他此时轻快旷达的舒适心情,将渔舟晚钓、将潮涌动、古寺松林、迢迢绿树等美景刻画的传神至极。而这首诗的后半部分却可称得上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我们可以看到,后半部分仅仅是将前半部分完全颠倒,便自成一体,诗境也变成了由远及近。从前半部分的最远处千点碧峰入手,将金山寺破晓美景中的晴日红霞、水天相连、寺门小桥、清泉碧波表述的生动优美。
整首诗对仗工整,将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景物采用不同的诗境完美的表达出来,整首诗一气呵成,将金山寺从夜间到破晓的美景准确,清晰的呈现出来,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并且浑然天成,丝毫不觉突兀。不亏是千古文豪苏东坡的经典作品。
苏轼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旷古奇才,如果北宋没有苏东坡,虽然其中国古代文化巅峰的地位不变,但是必然会失色不少,欧阳修、韩愈、柳宗元的名号也会变成千古文章三大家;北宋书法界也会由宋四家变成黄庭坚、米芾、蔡襄宋三家,辛弃疾将成为宋词豪放派地位最高的代表,中国古代画坛也会少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西湖不会被称为西子湖,西湖十景也会少了苏堤春晓,中国人的餐桌上也会少了“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的“东坡系”美味佳肴……
语文课本中也就没有了河东狮吼、胸有成竹、明日黄花、出人头地、坚韧不拔、沧海一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成语……思念亲人是不会再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送婵娟”的千古名句,提到三国周瑜时也不会再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绝妙形容,感到困惑时也不会受到“不识庐山真面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提点,遇到困难时更没有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人生思考……
这就是苏轼的价值,他的伟大体现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各个方面。《题金山寺》虽是佳作,但是却有苏轼炫技之嫌,但是这样的炫技却透漏着苏轼的文人本性、清风傲骨,足让后代万世敬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