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车标 >> 正文 >> 正文

他是大器晚成的笨小孩,父亲对其影响极

来源:江南 时间:2023/1/20

他七岁才会开口说话,天资愚钝,如何成为四大才子之一呢?

吴中江南,人才济济,在这些人中,同一时期的四大才子更是尤为受人追捧。四大才子多数为年少成名,多是天资聪颖之人,幼稚时期就已显现出过人的才气,风流倜傥的唐伯虎,风光霁月的祝枝山,烟月扬州的徐祯卿,三个人无一不是在幼年时期边已经为人所称道。而文征明则与其他三位截然不同,少年时的笨小孩,说话都说不清楚,何谈作诗写文呢?

1.七岁开口说话,天资愚钝,比不上同为才子的神通们

天资聪颖的人,从小才能便显现出来,从小到大一直身在他人的赞美中,可以说吴中的四大才子,除了文征明都可以算是年少成名,才名远播。历史中的文征明就是个异类,甚至可以说比不上普通的儿童,说话迟钝,到了七岁才开口说话。历史中有个才子也如同左征明一般天资愚钝,却最终成为一代才子的人,这个人便是左思。同样的经历,可以说相同,也可以说是截然相反。唯一的不同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便是左思和左征明的父亲,同样是说话晚,天资愚钝,同样是一代才子受人推崇。

左思的父亲非常嫌弃,甚至可以说是痛恨自己的儿子,逢人便说左思愚钝不及,蠢笨木讷。而文征明的父亲则截然相反,即使文征明七岁才语,依旧能够在左邻右舍中夸赞自己的儿子,认定自己的儿子一定能够大器晚成,成就自己的人生。索性左思因为自己的自尊心,文征明因为这样友爱的家庭,两个人最终都成为了一代才子。《左都赋》名满京都,入仕乞归渡情诗画,两个人最终都走上了自己的人生路,成人成才,不负祖辈,不负自己。

2.追随父亲各地为官,见识逐步增长

"儿幸晚成,无害也,为父之幸事矣。"文征明的父亲文林,曾亲口对文征明说出这句话,即使天姿不及旁人,依旧成为了父亲文林的骄傲。为官清明的文林数次迁官,各地风土人情不一,文征明也在随夫迁官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地的风土人情,自有一般风骨。读万卷书从来不比万里路来的有趣,来的丰厚。在万里的迁官路途中,文征明见识的事物远超其他三位才子,即使天姿不如他人,但在亲身经历方面,却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

为人途中,天姿是一方面,后天的努力也是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父亲文林清正廉明,品行兼优,给文征明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而在保证文征明品行的情况下,父亲文林亲情大家教授文征明。明朝正统文化,程朱理学,各家思想的大成之家,成为了文征明求学路上孜孜以求的文化精华。而这个看似愚笨蠢钝的孩子,没有天赋,想一个平凡的孩子一般,千辛万苦不断努力,终究学会了夫子所教的一切,学会了父亲的清正廉明,学会了自己的坚持不懈。

3.入仕乞归,寄情诗画,终成一家

吴中四大才子中,似乎官路都并不遂顺,唐伯虎祝枝山之流,即使满腹才学,依旧在科举路上受挫。而文征明依旧不例外,屡考屡败,屡败屡考,最终还是没有考中。博古通今,善典故,有推陈出新,通晓元、明旧事,懂风土人情,弘治十年与唐伯虎、祝枝山等人同游,被时人称为吴中四大才子。此后才子之名远播京都,科考却一直未中,经李充嗣推荐,入京都,成贡士。比起唐伯虎疯癫的后半生,文征明及时止损,大智若愚,宁王广纳谋士,唐伯虎文征明之流都是宁王想要招揽的贤士。

唐伯虎于宁王招揽之后才发现宁王的豺狼虎豹之心,为脱身只能装疯卖傻的渡过后半生,而文征明大智如愚,以贡士身份被宁王赏识,却一直推脱宁王的入慕请求,入仕乞归多次,心意不变,淡泊名利之心可照天地日月。最终宁王招揽不成,只能放归文征明,从此江南吴中,便多了以为诗画大家。如果说风流倜傥的唐伯虎最终疯癫度日,清风霁月的祝枝山最终随心而过,那么文征明则是最早看透官场的人,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可以说是四个才子中结果最好的也不为过。诗画集王蒙、吴镇多家之大成,自成一体,奠定"吴派"风格。嘉靖三十八年,执笔而亡,一代才子书画一生,就此陨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