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车标 >> 正文 >> 正文

夏口在哪里为何有人说曹操赤壁惨败,重要原

来源:江南 时间:2022/12/3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最近有种说法,说是:“从当时的战略角度考虑,曹操之所以在赤壁惨败,进而丢掉几乎整个荆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曹操忽视夏口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及时攻击屯驻于夏口的刘备残余势力,致使刘备得以与孙权结盟,并以夏口为据点向曹军发起反攻。

1、荆、扬二州之“心喉”

夏口,东汉时属荆州江夏郡。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夏口“汉为沙羡东境。后汉末,谓之夏口,亦名鲁口”。“应劭曰:江别入洒为夏水,夏水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名曰夏。《水经注》:夏水本江之别出,自江陵县东南,又东过华容县南,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入于洒,谓之暑口。自暑口下洒水,通兼夏名,而南至鲁山下,会于江,谓之夏”。“杜预曰:汉水曲入江处,即夏口矣,汉水始欲出大江,为夏口,又为洒口。夏口实在江北”。

关于夏口建城的记载,《读史方舆纪要》称:“汉水始欲出大江,为夏口,又为洒口。夏口实在江北。孙权于江南筑城,依山傍江,对岸则入洒津,故名以夏口,亦为沙羡县治”,“(建安)十四年,孙权筑夏口城,以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

若依此说法,夏口城为孙权于赤壁之战后所筑,但这与《三国志》诸传及所引裴注中关于夏口城的记载不符。

根据《三国志·孙策传》注引《吴录》载孙策表:

“臣讨黄祖,以(建安四年)十二月八日到祖所电沙羡县……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韩晞已下二万余级,其赴水溺者一万余口,船六千余艘,财物山积。”

此战之后至孙权三攻黄祖之际,江夏郡的江南部分应逐渐为江东孙氏占据。

又据《三国志·甘宁传》注引《吴书》记载,

“黄祖在夏口,(甘宁)军不得过,乃留依祖,……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

又据同书《吴主传》记载,“(建安)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十二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

从中可知,孙策于建安四年大败黄祖时,还未有夏口城,黄祖屯兵之所为沙羡县,而孙权于建安八年第一次征讨黄祖时,其城则名曰“夏口”。由此推知,黄祖筑夏口城的时间应是遭孙策攻击之后的建安四年()末,至建安八年()之间。建安十三年,孙权第三次进攻黄祖,可知黄祖据守之夏口城应在汉水汇入长江的洒口一侧,即今长江北岸的汉口、汉阳一带。

夏口在军事上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其“分荆襄之胜而压荆襄之口”,是连接荆、扬二州的重要军事枢纽,也是刘表与孙权的必争之地,正如张靖龙指出:夏口“既是江汉平原顺流东出的大门,又是东南扬州溯江西攻必夺之要塞”。

但夏口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却直至东汉末年才得以显现,这主要与各个时期的天下形势有关。春秋末年,吴、楚二国争霸之时,楚国地域已跨越江淮,双方争夺的焦点在江北淮南一带,即使是“吴入郢之战”,吴国的军队也是“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战场主要在江汉平原。此时的夏口处于楚国腹地,其战略地位尚未引起兵家注意。公元前年,楚威王灭越,版图东扩至海,楚国东方的威胁彻底消除。此后直至东汉末,占据荆、扬二州的割据势力大多时间较短,未发生较为激烈的争夺,夏口亦不可能显示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汉献帝兴平元年(),孙策平定江东。建安四年(),孙策驱逐庐江太守刘勋,与占据荆州的刘表的矛盾日益尖锐。夏口是荆州东部军事重镇,与孙吴所占据的江东接壤,遂成为孙氏势力进攻的主要目标。

建安八年、十二年、十三年,孙权三次出兵夏口进攻黄祖,并于最后一次攻破夏口,“遂屠其城”,“虏其男女数万口”。孙权在攻灭黄祖后便匆匆撤兵,并未占据夏口,这也使人误以为孙氏屡次进攻黄祖只是为了报父孙坚被杀之仇。

但实际上,孙权及江东将领对夏口的战略地位皆有深刻认识,鲁肃在向孙权进立国之策时就提出应: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甘宁分析形势时,也建议“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西而行,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在鲁肃、甘宁看来,剿灭黄祖、占据夏口是成就孙氏王霸之业的第一步。对鲁肃、甘宁的这一战略思想,孙权十分赞许,并坚决执行。其所以在攻灭黄祖后未立即占领夏口,是出于荆州刘表势力仍较强大,夏口失守后,刘表必全力反扑,孤城难守的考虑。且当时东吴内部尚未完全安定,不能部署足够的兵力驻守,所以孙权弃城不守,只是“虏其男女数万口”而归。

荆州方面,继黄祖之后任江夏太守的是刘表长子刘琦,这其中虽然有刘琦为自保而自荐的缘故,但刘表以刘琦为镇将,亦非同寻常,表必深知夏口对于荆州的重要意义,出于对整个战局的考虑,必须以己子成守夏口,方能确保万无一失,由此也说明了夏口战略地位之重要,在当时已受到孙权、刘表的足够重视。

2、重江陵,轻夏口:曹操重大战略失误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病亡,次子刘琮代为荆州刺史,“遣使请降”,驻守在樊的刘备闻讯欲退守江陵,曹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于当阳长坂大破刘备,“大获其人众辅重”,刘备只得会合刘琦退守夏口。

曹操进驻江陵之后,并未乘胜追击刘备,而是着手安定荆州,他“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候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同时任命金旋为武陵太守,派零陵人刘巴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这样,曹操便占据了荆州七郡中的南郡、南阳、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六郡以及江夏郡的北部,水陆骑兵二十万以上,声势浩大。占据益州的刘璋闻讯后,“始受征役,遣兵给军”。大约与赤壁之战同时,马腾被征为卫尉,家属徒置邺城,只有其长子马超驻守凉州。这样,曹操南征已基本无后顾之忧。

刘备兵败于长坂之后,与刘琦退守夏口,虽占据战略要地,但毕竟势单力薄,“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以不足两万之卒守一孤城,与曹操的二十余万大军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

对刘备来说,此时最有效的对策无疑是采纳诸葛亮与鲁肃的建议,与孙权结盟共抗曹操。但联盟并非朝夕之间便可成功,且孙权对联刘或者降曹尚犹豫不决。刘备自然担心曹操会在联盟结成之前出兵进攻,时“诸葛亮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

刘备除了冀望同孙权结盟外,还不得不另作打算,因备“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在此情况下,曹操若趁孙刘尚未结成联盟,孙权尚在犹豫、彷徨,不愿冒险同曹军决战的机会,以北方步骑兵,荆州水师及文聘驻扎在江夏的人马从水陆二路同时进攻夏口,刘备则势必难以抵挡,必弃夏口,南奔苍梧,投奔吴巨。如此一来,孙刘联盟势必胎死腹中。

然而,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曹操并未及时出兵夏口进攻刘备,而是按兵不动。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十三年九月,刘备奔夏口,曹操进驻江陵,同年十二月,赤壁之战爆发,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曹操一直着手安定荆州地方势力,并未主动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更为下策的是,曹操还致书孙权;“近者奉辞伐罪,旅麾南指,刘琼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对于曹操此举,谋士程昱曾表示:

“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程昱的分析道出了孙刘联盟的必然性及其后果,但曹操却并不以为然。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几乎兵不血刃占领荆州之后,志得意满,以为刘备已是釜中之鱼,其处境与当年投奔辽东公孙康的袁尚、袁熙兄弟相似。孙权小儿更非自己对手,只要大兵压境,再同吓一下,就会俯首听命。

曹操之所以对程昱“权必资之以御我”的看法不以为然,主要在于其并不担心孙刘联盟会对自己构成威胁。这是由于刘备此前依附于刘表,此时又与刘琦合兵一处,而孙权与刘表有杀父之仇,孙策、孙权屡屡出兵夏口进攻黄祖,也被认为仅仅是为报家仇。

曹操很可能出于如此考虑而低估了孙刘联盟的可能性。操依恃自己兵力强大,又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形,故并未将孙刘可能联盟的数万兵力放在眼里。因此,曹操致书孙权不无先礼后兵,武力恐吓的味道,但曹操如此做法,只能使孙权因感到严重威胁,从而加速与占据夏口刘备的联合;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曹操因受兵家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过于重视江陵,而忽略了夏口的战略地位。

江陵属南郡,为荆州的政治经济中心。既是昔日楚国都城所在地,又是荆州战略物资的储藏地。江陵战略地位重要,“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江陵于诸郡辅车之势,谋国者所当察也。”

早在刘表初任荆州刺史时,荆州大族削越便提出:“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微而定”。刘表采纳其建议,“江南遂悉平”。赤壁之战前,刘备在闻听刘琮降曹之后,首先率军到襄阳,在无法与刘琮对话的情况下,又向江陵进军,同时“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辐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刘备与曹操皆欲抢先占据江陵,可见其战略地位重要。

赤壁之战后,曹操引军北还,留自己的从弟、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江陵,拒周瑜,足见其对江陵的重视。

江陵固然重要,但荆州要地绝不止一处。从后来爆发赤壁之战的地理位置来看,夏口的重要性已不亚于江陵。曹操没有乘胜追击,使刘备在夏口获得了休整部队、调整部署的喘息之机,并使其得以从容地与孙权结盟,诚为莫大之失策。

对于夏口的战略地位,曹操由于习惯性思维以及对荆、扬一带情况不了解而有所忽视。反之,江东君臣却有着深刻的认识。鲁肃、甘宁在与孙权论及建国方略时都将占据夏口作为夺取荆州,徐图天下的第一步。周瑜在向孙权请战时曾说:“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可见,“进住夏口”既是破曹的前提,又可以保证江东水军与刘备军队会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从水路切断曹军的进军路线,发挥江东水师的优势,毕竟在水军方面,“心怀狐疑”的荆州降军不足以与“以水军立国”的吴军相抗衡;另一方面,以夏口为据点,孙刘联军可以将战线推进到夏口以西,以减缓曹军对江东政权的压力。

即使战事不利,退保夏口,与孙权的后援部队会合,仍有一决胜负的机会。结果是不出周瑜所料,孙刘联军与曹军遭遇于赤壁、乌林一带,联军使用诈降、火攻,大败曹军。孙刘联军以夏口为据点继续西进,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周瑜则击败曹仁,夺得南郡。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曹操:打不死的乐观主义者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49.9购买

#曹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