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车标 >> 正文 >> 正文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刘元法围着餐桌搞科研

来源:江南 时间:2022/12/11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刘元法——

围着餐桌搞科研(一线探民生·守护食品安全的人④)

刘元法在实验室工作。本报记者姚雪青摄

核心阅读

技术研发革新、专业人才培养,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对此,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刘元法有自己的思考:学科设置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技术创新要能回应社会民生关切,培养学生要注重提高实践能力、具备多学科知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食品的      

当时,食用油加工暴露出几大问题:营养物质流失较多、加工中能耗较多、油脂的损伤较大、活性物质破坏较大。同时,因为含有不同的色素,各种油脂呈现不同颜色,需要经过脱色处理才能达到颜色较浅、除去残留农药等要求。而当时常见的脱色吸附剂原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用酸泡后再反复清洗,产生的大量酸水极易污染环境。

如何令食用油更加安全、健康?刘元法对油脂加工整个链条进行梳理,发现脱色过程是一项重要环节,并涉及原材料的生态环保问题,对其攻关能够触及并推动多项问题的解决。

读博期间,刘元法在苏皖交界地带翻越22座山头,寻找适合制作油脂吸附剂材料的矿石——凹凸棒黏土,杂质少纯度高,便于加工也更安全。在导师指导下,他历时4年研制出一种新型食用油吸附剂的专利产品,采用“干法生产体系”,即制作过程不再使用强酸水洗的传统方式,而是采用低酸干法实现精准加工。

这样,不仅专用脱色吸附剂的生产实现了无污染,而且食用油脱色后营养物质流失率大幅降低,油脂损伤也降低了30%。

这是一个起点。油脂加工普遍存在的许多问题是过度加工导致的。从年起,刘元法和团队着手推动“适度加工产业体系”。刚开始,由于普遍意识不到位、行业动力不足,一度难以推广开展。他先从试点企业做起,再通过油脂学会推动,终于在6年以后形成了行业规范。

“科研工作人员的使命,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一双眼睛要紧盯国家、百姓的需要,思考能提供什么样的安全食品、采用何种加工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刘元法说。

育人

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拓宽学科知识领域

当教师时,刘元法总是和学生们一起跑车间、做实验、忙课题,也经常对毕业生说,走上社会后要用科技力量让健康食品惠及每一个人。

这些年,刘元法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学生,守护食品安全。

第一个办法,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他为学院中家庭条件困难、也有实际需要的学生,联系到本地一家食用油科技孵化公司,组织他们轮流进行勤工俭学。这是一家行业内的创新型公司,本身还在起步阶段,所能给出的勤工俭学待遇并不算高。为什么院长会亲自安排,而且学生们也都积极报名呢?

“这个岗位与专业非常贴近,兼具理论和实际。连续几年,我逐渐熟悉了产品安全状况、产业加工状况,更明晰了油料加工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强了科技报国的信念。”大四学生朱江玲说。

第二个办法,让学生具备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

刘元法以农药残留检测为例:过去检测手段比较单一、耗时也长,现在不仅要同时进行数百种农药的检测,而且时间逐渐缩短为几小时、几分钟、现场速检。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材料、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知识,提高综合研判能力。

传统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这种现实。刘元法说,在“食品”的既有框架下,应该进一步融入环境学、消费行为学、控制科学等领域知识,打通理与工、基础与应用相互交融的通道。

姚雪青

(来源:人民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