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车标 >> 正文 >> 正文

荷塘莲叶间的鱼水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来源:江南 时间:2022/8/17

江南

朝代:两汉作者: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何:多么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江南》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江南》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江南》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莲”,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消息。莲花本来是大江南北湖泽沟塘中常见的人工栽培植物,可这位歌者(亦即诗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却偏要说“江南可采莲”,这是因为莲花栽培的地区虽然很广,但却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莲人大都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妇女为主;同时江南民风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莲时调情求爱之事极为常见,故盛行于南朝时期的民间情歌,在汉代的江南实际上就很流行。

在这类民间情歌中常用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由此可见,此歌用的显然也是比兴、双关手法。起句中的“采莲”,也含有寻欢求爱的意思。由此可推知这位歌者乃是一个风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从外乡来到江南的。他来江南名为采莲,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则何处不可采莲,而独留恋于江南,可见“可”字之中的寓意。

《江南》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暗喻采莲男女调情求爱的欢乐情景其次,紧承上句而来的第二句“莲叶何田田”,显然也是明写莲叶茂美,暗喻采莲姑娘们人数众多,姿态丰美的。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则是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暗喻采莲男女调情求爱的欢乐情景。这也是民间情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此可见,这首采莲歌实际上乃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江南》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莲叶东”四句,可能为和声。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乐府介绍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到金陵古城看莫愁湖,入园的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方荷塘,意料之外的惊喜。我知道江南多荷塘,杨万里有诗云:“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天相映,红绿成画,心有所慕,一直向往之。但是在古城繁华之中看到这么一片广阔而幽静的荷塘,实在是没有想到,是一种意外之欢喜。

我是喜欢荷塘的,尤喜江南的荷塘,喜欢荷塘中田田拥动的莲叶,喜欢盛开于清漪之上的莲花,喜欢采莲姑娘低头瞬间的娇羞,喜欢那一池绿意盎然浮萍浅抚的水,喜欢濛濛细雨中烟笼荷香的诗意。似乎一切与荷塘有关联的,我都甚是喜欢。

命中注定的。很小的时候,大概就是刚刚开始知道花儿很美丽的那个年龄,有一个季节,在一个我已经记不起的地方,偶然看到满满一塘莲,有衣着鲜艳的姑娘背着背篓在塘间采莲叶。莲叶之上有正娇嫩的莲花,无论粉红的,洁白的,还是圣洁的蓝莲花,无比伦比的美丽,我那会痴迷地喜爱。也许从那个时候起,心的空间就为荷塘保留着一个小小的房间,随时接纳邂逅的欢喜。

因为生长于北方,而我偏偏又是一个温婉清丽的人,所以江南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诗意的梦中水乡。我一直认为,江南的风景有几大代表,烟雨迷濛的青石小巷,撑油纸伞的清秀姑娘,红火江花碧蓝江水,斜出的青青竹枝粉色桃花,楼榭亭台曲廊画舫这些不用说了,还有一个就是半亩方塘,荷叶田田,粉面皓腕的采莲女。无论哪一样,都是无法用言词来形容的美丽事物。

后来读到南北朝民歌《西洲曲》,有这样几句非常美,“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我认为对于采莲的描写这几句美到极致,既含蓄又热烈,果然后来不曾再读到比这几句更美的采莲诗句。虽然那时对于爱情不是很懂,但那种意境之美丽,还是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由此对江南无限神往,那种对我有无限想像空间的生活很多次出现在梦中。

再后来,因为大学专业缘故,又接连读到不少关于江南莲的,除了以上这首,最打动心,记得最牢的是汉乐府民歌《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且不说多么语词多么生动活泼,但说有叶无花,而花更美,便是绝词奇格。美丽的句子本身就是天地间的尤物,又一次拼命地喜欢这几句诗。

梦里江南,莲为怜,莲子为心。很多年,在一个女子生命最年轻的时光里,在一个女子韶华正茂的岁月里,这些诗句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次次地探头诡笑,一次次地蠢蠢诱惑,让我一直有行走江南的渴望与冲动。只可惜,因为性格太过于恬静而随缘,因为太过于自卑而无为,使我一直缺少一份行走的勇气,缺少一双飞翔的翅膀,终于与最美的江南风景、与最美的江南人错过,成为生命里深深的遗憾,终使江南如梦。

遗憾本应忘却,而我没有拿起得放得下的决绝,使本应早已烟消云散的东西成为心头的一块血痣,越长越大,满满一包鲜血,沉甸甸的,缀得心生疼生疼。后来我总结道,我是一个诗意浓厚、很感性的女子。别人眼中看过、赞叹过或者走过即可圆满收场的风景,对我却是生命里的血液,舍弃不掉,时时需要它来润泽生命的活力与灵性。原因无外乎此般种种。

莲在江南,像美丽姑娘脸颊的红晕,是一种自然天成的妩媚。比若广袤的草原对于雄浑的北方,满天繁星对于墨蓝夜空,是造世之主精心选定好的前世姻缘,只可祝福,只可遥望。

而红尘男女虽然多悲欢离合,但终究是,青莲有情,红莲有心,每一个人都有一支江南莲,莲不待时时无情,有情人呀,当采须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