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登基时,曾立下规则:诸王不能与官员结交。但岐王李范明知故犯,还和官员讨论各种神秘预言。此事,传到唐玄宗耳中,他不怒反喜,还把岐王封为太子。
李隆基登基之前,经历了许多宫变之事,所以,他登基后,立下一个规则:皇室子弟,不许和官员有来往。
这样的话,也有利于稳固自己的地位,防止小人动各种私心。
唯独,岐王李范知道这样做不妥,但他还是和官员一起喝酒,还谈论各种预言。
很快,岐王和官员吃饭的事情,就被告知到唐玄宗耳中。
但是,唐玄宗知道后,把相关的官员罢免官职,还把他们流放。但对于李范,唐玄宗却没有做处罚。
此后,李范再次和官员喝酒,又被唐玄宗知道。可是,他还是没有遭到责骂。
岐王李范究竟有什么特别,可以让唐玄宗一次次对他破例?
出生就被软禁深宫中,和兄弟感情好
27岁李显登基后,身为太后的武则天,并不想把权力交出去。为此,她一直在找机会把李显铲除。而年轻气盛的李显,恰好中了武则天的计。
李显刚登基不久,他就把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从参军的职位提拔到刺史,还想把他升为二品的侍中,以便更好地效力自己。
然而,这件事却被大臣裴炎反对,他觉得韦玄贞靠关系,从小小的职位到郡守的最高行政长官,已经让朝中大臣不满意。
《资治通鉴》记载:“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
如今,还要给韦玄贞升更高的职位,自然引起众臣的反对。李显听到后,并不理会大臣们的反应,还扬言把江山都要拱手送给韦家。
随后,裴炎把李显所说的一番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武则天,她知道后,勃然大怒,认为李显身为皇上,竟口出狂言。而她也终于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借机让李显离开皇位。
于是,武则天就以太后的名义废了他,李显只做了55天皇上就被流放到湖北房州。
可李显走了之后,武则天知道还是得有个皇上才行,这样方便她控制朝中大事,也不会遭到大臣反对。
她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另一个儿子李旦登基。虽然,李旦成了皇上,可他依旧没有实权,仍是被武则天掌握着。
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她觉得拥有权利还不够,还想更进一步,那就是直接坐上皇位。
但是,武则天的举动,很快被皇室贵族所知,他们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乎,就引发了叛变。
当然,武则天对付他们自然是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资治通鉴》这样记载着结局:“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
武则天把叛乱的李唐宗室杀的杀,贬的贬。此后,66岁的武则天登基,至于李旦,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儿子,她没有杀害,而是把他一家都囚禁起来,还把李旦降为皇嗣。
不管如何,李旦还是留住了性命。尽管他被软禁起来,无法与外界接触,但李旦并没有感到无聊。
他身边还有妃子,依旧可以和她们度良宵。
李隆范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他在家里排行老四,是最小的小儿子。
他的生母崔氏本只是一个孺人,若还是父亲李旦发达之际,李隆范的出生身份其实是挺低微的,连和三个哥哥同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未必有。
但是一家人都被囿于深宫之中,同样是活在武则天的“危压”之下,几兄弟哪还有心思,看出身高贵与否,来排挤对方。
几个哥哥对李隆范这个最小的弟弟都还算不错,等李隆范长大一些,哥哥们就带着他聊聊诗词、弹弹琴打发闲暇时光。
数年如一日的生活,李隆范是真的养成了淡然的性格,对权力并不是很渴慕。
唯有老三李隆基不甘心一直屈于人下,暗暗在努力谋划着。不过,他不敢表现的明显,平日也是装作一副闲散样。
果然,武则天见他们“老实”,也就没怎么去找他们麻烦。
虽说,老四李隆范一出生,就只能在深宫待着。但这也促进了他和兄弟们之间的感情。
正所谓,落难时候的陪伴总是相当可贵的。
也正是这份“美好的记忆”,让他们日后没有过多的权利纠纷。
宫中出现大变,李隆范成为亲王
武则天晚年病重时,宫中还未立太子。李旦得知后,想着一家人因自己才一直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他不愿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为此,李旦多次亲自上书武则天,表明他要主动退出太子位置,让哥哥李显当太子。
而朝中宰相狄仁杰也常在武则天身边,劝她立李显为太子。
武则天权衡下,她才不得已下令把流浪在外的李显接回宫中,并立为皇太子。
后来,武则天病逝,李显复位。
重新过上好日子,李显顾念亲情,专门把被软禁的弟弟一家给放了出来。
李氏子弟,该封的封,该赏的赏。其中李隆范跟着众人获得了一份官职,不过他还是过着悠闲的生活,对朝廷之事兴趣不大。
《旧唐书》写道:“及中宗复位,韦氏复为皇后。”
李显想让李氏的江山重新复兴起来,然后,他在位不久,把韦氏立为皇后,局势又发生了新的转变。
依着落难之时,李显对韦皇后的承诺,登基后李显处处顺着她。
只是,这个韦皇后并不是省油的灯,她也想效仿武则天干涉朝政,坐到天子位置。
随后,她为了达到目标,不惜下毒害死丈夫李显,还想伪造圣旨,扶持温王李重茂为皇上。
只可惜,她的计谋早已被身边亲信泄露给李隆基。
李隆基知晓后,他绝不允许历史重演。于是,他联合姑姑太平公主一起把韦皇后以及和她相关的人员,统统杀死。
为了让朝中尽快恢复以往的样子,李隆基一甘人等拥立他的父亲李旦登基。
李旦坐上皇上后,自然没有忘记李隆基、太平公主等人的功劳。
他本想把李隆基封为平王,但考虑到李隆基对朝廷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十分纠结,若是立李隆基为太子是否合适。
大部分的朝臣本就是跟着李隆基一起做事,站在他那边,自然是为李隆基说好话的。
关键时刻,李隆基的几个兄弟知道父皇在考虑立太子之事,他们清楚李旦是觉得“立嫡立长”为好。
但是,在他们心中,兄弟情意更重要,并且也是发自内心认可李隆基的能力。于是,兄弟三个纷纷上书,要父皇李旦立三儿子为太子。
李旦看到皇子、大臣等都这样说,也就没有了顾虑,顺理成章地把李隆基封为太子。
李隆基见兄弟几个如此支持自己,大为高兴。最后,他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坐上了太子之位。
而四儿子李隆范则被封为岐王。
对于妹妹太平公主,李旦的奖赏也不少,他把太平公主的食邑增加到一万户,各种贵重物品,她的宫中应有尽有。
在权势方面,太平公主直接有资格与李旦坐在一起商议朝事。
当宰相们上奏事务时,李旦通常会问两句话:“这件事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
臣子点完头,李旦又会追问“与三郎(李隆基)商量过吗?”
可见,在李旦心中,两人的分量都是差不多的。
李旦想着大家各司其职就好,但是有了权力以后,谁不想再进一步呢?
渐渐地,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矛盾越来越大。
太平公主悄悄在李隆基身边安插自己的亲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越看,她却是发现李隆基十分有能力,这可对她掌权不利。
《册府元龟》记载:“废太子,以尔代之。”
太平公主觉得光监视还不够,宴请宰相到光范门一聚,要求他们上书皇上更换太子。
但是,却遭到宰相宋璟的拒绝。随后,宰相还把此事告诉了李旦。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又找到李隆范,以利相诱惑,想劝他取李隆基而代之。
在太平公主看来,李隆范性格温和,更好掌控。
可她的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李隆范对于皇位并不在乎。
甚至,李隆范直接把太平公主劝自己谋太子之位的事情,如实告诉了三哥李隆基。
到最后,李旦并不想看到姑侄为权利相争,他也不想当中间人。于是,他干脆下令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太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得知后,大怒,立刻和身边的亲信商量铲除李隆基。
李隆基原本就从弟弟那得知,太平公主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太子之位。
大局已定,太平公主还不死心,竟想对他下手。
李隆基不甘示弱,他打算先带兵动手。
而弟弟李隆范知晓后,誓死捍卫哥哥的皇位,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于是,他也带兵力前往一同帮忙。
此后,太平公主的党羽被李隆基等人杀死,她自己则是被赐死。
多次触犯皇规,还能被封为太子
后来,李隆基顺利登基,他的弟弟李隆范为了避讳皇上的名字,主动把自己的名改为李范。
历来皇子看到自己的兄弟登基,多少都会不甘心,也想去争夺皇位。唯独,李隆基的兄弟例外。
不是一些必要的情况,他们都不参与朝政。
虽是这样,但李隆基还是下令:不准诸王和官员往来。
毕竟,皇室子弟和官员密谋的案例太多,李隆基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但是,他的制度对于李范来说,并没有起到多大的约束作用。
李范虽是亲王,但他没有皇家的架子,非常喜欢交朋友。
杜甫曾在诗《江南逢李龟年》中提到过:“岐王宅里寻常见。”
可见,杜甫和李范交情深,经常出入他府中。
喜欢交朋结友是好事,但李范和驸马都尉裴虚己在一起吃饭喝酒,甚至讨论各种秘密事件,那可就是惹麻烦上身了。
没多久,他们的事情就被人举报到李隆基耳中,他知道后,大怒,立刻把裴虚己的官位罢免,还下令让他和公主离婚。
至于弟弟李范,李隆基想起当年,他们被囚禁在深宫中一直作伴的时光,再加上杀太平公主的时候,李范也是在所不辞地支持他。
最终,李隆基并没有处置李范。
李范知晓自己没事之后,也就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没多久,他又一次触犯规则,再次和万年县尉刘庭琦、太祝(祭祀官)张谔一起喝酒。
然而,3人喝酒的事情还是瞒不过李隆基。
李隆基把和李范喝酒的两人贬出长安,但是李范仍然安然无恙。
李隆基身边的亲信看到此情况,对于他的做法并不理解,便随口问了一句:“皇上处理了陪酒的人,岐王李范多次破坏规则,为何却依然没有处罚?”
他听到后,认为两次都没有怪罪李范,必然引起大家的不满。
为了消除众人的不满,他亲自对身边的人说:“兄弟本就是要亲密无间,但也不免会有小人挑拨离间,朕自然不会上当。”
正是这样,李范才三番两次逃过劫难。只可惜,他40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
李隆基伤心不已,陪伴自己多年的弟弟,就这么离开了。此后,他还把李范追封为惠文太子。
写在最后
李范还在世的时候,据说,王维科举时能成为状元,还多亏了他的帮助。
当时,王维迟到,而主考官已经选定好名次,他不得不求助岐王李范。
好在,李范知道王维的才华,立马带他去见太平公主。那时,太平公主在长安还是具有一定的势力。
经接触,太平公主看了王维的文章,觉得他是个人才,立马要主考官把王维改为状元。
后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不合,李范还是坚持站在自己的兄弟身边。
李隆基登基后,李范多次违反规则,他都没有责罚。生在皇家,像李隆基和李范这样的兄弟情,真是少之又少。
不过,李范没有触碰到李隆基的底线,他去世后,能拥有这样的封号,也不为奇。
既可以彰显李隆基的大度,也可以让后世知道,身在宫中,并不是所有的皇室子弟都无情无义。
#百家故事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