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 >> 江南报价 >> 正文 >> 正文

旧时文人若没功名靠啥生存北大陆步轩卖猪肉

来源:江南 时间:2023/1/2

人生实难,谋生不易。这一点,对于那些缺乏劳动能力、没有谋得功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生活似乎应该尤其艰难。比如我们熟悉的范进老哥、孔乙己老师等。

但事实又似乎并非完全如此。我们看历史,看影视,看小说,可以发现那些我们看不上的穷酸文人,不耕作、不下地、吟风弄月、附庸风雅,好像都要比当时的一般百姓还过得快活些。现实中也多是如此,并不夸张。

可能有些朋友会疑惑: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经济来源在哪里?其实这个账捋一捋,也不难追算。

一,家里田产所得收入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劳动力就是第一生产力,甚至是所有生产力。像萨孟武分析的,能放着精干力量不用,让你去读书作文人的,一般再不济,也是小地主以上家庭。

中国古代文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出身。也许不是很有钱,但也多是地主,他们最基础的收入来源,就是依靠名下的土地田产,比如粮食折现、出租给佃户等等。比如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为诸生时,瘠田仅二十亩”,成名后““膏腴万顷”,正是收入的基本项目。

真正赤贫出身且能坚持到成名的文人,历史上是极少的。道理很浅显,假如连饭都吃不上,一碗十几块钱黄焖鸡都要犹豫半天,哪有心情搞文学嘛,真正穷困潦倒而有名的文人不多。像清乾嘉时代的汪中,从一个二手旧书小贩勤学成为著名学者的例子,可谓绝无仅有的。

一般来说,古代家境一般又仕进不顺利的文人,会分化为两类人:一种,脱下长衫种田,美其名曰“耕读传家”,例如左宗棠,年轻时科考总陪考,为生计,无奈只好真的回家种红薯去了;另一种,弃文从商。典型例子像写《浮生六记》的沈复,就是考不上不得已去经商挣钱的。

他们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人群。条条大道通吃饭,此外,他们也无路可走。

二,寄食权门作清客

古代文人,唯一的正确的道路就是科举。但科举名额有限,一些终生不第的布衣,有才华的,往往投靠贵人府邸,以诗文曲乐等才艺为交游工具,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是为鲁迅所称的“帮闲”或“帮忙”。

历史有名的人物如宋元前后的名人姜夔、戴复古、刘过等等,都是这样的人才。他们自称“姜郎未仕不求田,依赖生涯九万笺”、“落魄江湖四十年,白头方办买山钱”,南来北往数十年,从来不上班,不做官,不种田,不干活,谋生手段就是给寄食的主人代代笔、陪陪吃饭、唠唠嗑、吹吹牛。

当代企业家马云,就曾公开说,读书没有用!其言下之意是,你读书有什么用,写几篇文章值几个钱,顶屁用,然后甩出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古训佐证。他说,“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那些博士教授,不还得我养着”云云。

马云说他的企业,就是在“养士”。

三,入藩府帅幕作幕宾

落第的文人入幕,是过去中国读书人,尤其是明清两朝非常盛行的谋生途径。

因明清两代,地方政府机制设定有所变革,鼓励部门或府衙一把手私人聘请类似顾问的人参赞政事,但他们不算有编制的公务员,只可以说是合同制的临时工,朝廷不给工资,薪水全由聘主支付,但地位优越,是“客”,不爽了,随时可以走人。自由度较大。

地方政府为什么有这些人的生存空间呢,理由在于过去的政府机构人数是非常精简的,而又有大量的往来公牍、献诗酬唱之类事务急需有文采、有才干的读书人代劳。像我们熟悉的徐文长、谢榛等人都是有名的幕宾,而像“绍兴师爷”之类那就更加为人所知了。

晚清名臣左宗棠,本就是幕府师爷出身的。当初,他辛苦中举,而后接连3次会考,都名落孙山,灰心之下,遂绝了科举之念,转而研究兵法,并且投入幕府。

四,民间市井佃文

一般破落文人,除了寄身权门外,还有一种卖文的方式,就是混迹在民间,为市井小民、巨贾大商及地方士绅等各色人物操笔作文,卖字售画等,既借此养家糊口,运气好的还可能名声鹊起。

比如,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祝枝山等人就是就是靠这获取利益的。这种形式,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自由撰稿人”,虽然地位不高,但是行动自由,人格独立,有时酬劳可能非常丰厚;倘若不是,只要有真才实学,因为民间群体大,过去人识字的又少,登门求助往往也不少,维持生活倒是基本没啥问题的。

即便是一些大文人,也往往会靠这项才艺赚点外快。著名的例子,比如韩愈,喜欢给人写墓志铭吹捧,所得不少;还有应请给人写序、楼台题字什么的,想必红包也一定不会少吧。当代财经作家吴晓波,就曾自比“卖文秀才”。

他说,感谢时代,让他得以只靠一个键盘,不仅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身价过10亿万,能够随心所欲买岛屿啥的。

五,教授生徒作孩子王

古代文人,如果实在都不行了,门路都没了,才艺又缺乏的,基本上也还“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开个私塾,教教书还是可以勉强温饱的。

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考试失败、缺乏背景、谋生乏路的古代读书人最后所从事的职业。或自办辅导班,或给富户上门家教,如果不是名士,收入所得的束修一般不多,但图的是稳定,又能兼顾家庭,农忙季节也不废收种等等,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曾经的文科状元、北大毕业生,后来的“屠夫”陆步轩就说,作为“读书人”,靠啥职业生存真的不是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你懂得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他说,从没觉得,高考状元比卖猪肉更有意思——因为,卖猪肉不仅是他的生计,也是他的一门“爱好”。

某次看电影,恰好听到这段采访,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卖猪肉,也可以是“文人”的一种爱好,真是哪里不对又无力反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74.html